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
《点绛唇》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帘幕低垂梦中听得风声大。翠衾娇卧。

翻道寒犹可冻合○毫,玉手拈来惰。围炉坐。

又开青琐。去数梅花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衾(cuì qīn)的意思:指翡翠色的被褥,比喻富贵、华美的生活。

低垂(dī chuí)的意思:指垂下或下垂的状态或姿态。

冻合(dòng hé)的意思:指因寒冷而粘结在一起,无法分离。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花朵(huā duǒ)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帘幕(lián mù)的意思:指帷幕、帘子,也比喻掩饰、隐藏。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青琐(qīng suǒ)的意思:指琐碎琐细的事物。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玉手(yù shǒu)的意思:指白皙娇嫩、纤纤玉指的手。

中听(zhōng tīng)的意思:指言辞或言论中通情达理,既不过分,也不过于含糊,恰到好处。

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思人的画面。帘幕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主人公在梦中听到了风声,这风声似乎带着寒意,却也引出了对温暖的渴望。翠衾之下,女子娇柔地躺着,口中却说寒冷还能忍受,这种矛盾的表述,既展现了她的娇憨,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冻合毫,玉手拈来惰”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用玉指轻轻触碰冰凉之物的情景,既表现了动作的轻柔,也暗含了对寒冷的无奈和慵懒的心态。接下来,“围炉坐。又开青琐。去数梅花朵”,则将场景进一步推进,女子坐在炉火旁,或许是为了取暖,或许是在等待,她起身打开窗户,去数窗外的梅花。梅花作为冬日的象征,不仅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也寄托了她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冬夜中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细节,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变化,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谢岳大用提举郎中寄茶果药物三首·其二紫团参

新罗上党各宗枝,有两曾参果是非。

入手截来花晕紫,闻香已觉玉池肥。

旧传饮子安心妙,新捣珠尘看雪飞。

珍重故人相问意,为言老矣只思归。

(0)

还家秋夕饮中喜雨

好风有意入金台,白酒无声落玉杯。

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

(0)

戏作司花谣呈詹进卿大监郎中

灵君觞客滕王家,鳌头仙人作司花。

仙人一笑春风起,开尽仙源万桃李。

李花冶白桃倡红,坐客桃霞李雪中。

仙人半酣舞造化,风吹雨打千花空。

嫣香烟色付一扫,病莟残英又嫌老。

落花已对春风羞,新花也对春风愁。

姚黄魏紫世无种,且据眼前桃李休。

(0)

小憩二龙争珠盖两长岭夹一圜峰故名自此出官路入山路云

田路直复萦,肩舆斜还正。

如何晴三日,犹自滑一径。

缺岸有危践,方轸无稳兴。

不跌先独惊,稍坦深自庆。

肯信坐者安,不及行者病。

昨来九轨涂,可思不可更。

忽逢两苍虬,争此一照乘。

颇欲问故老,双争谁孤胜。

水声乱人语,一辞无真听。

轻风泛秧畴,众绿久未定。

崎岖从此始,辛苦何时竟。

(0)

小舟晚兴四首·其一

箬篷旧屋雨声乾,芦䕠新檐暖日眠。

枕底席边俱绿水,脚根头上两青天。

(0)

拟花蕊亚枝红诗

花密非无蕊,缤纷乱眼中。

千枝相亚闹,一色总成红。

赴晓桃如积,争晴杏欲烘。

金须迷不见,玉颊醉来同。

顿觉江山丽,都将锦绣笼。

春光谁画得,分付少陵翁。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