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人(biān rén)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生活的人。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全军(quán jūn)的意思:指整个军队,表示全体军人的意思。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圣代(shèng dài)的意思:指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声望、被广泛尊敬的人物。
行阵(háng zhèn)的意思:指行军队伍的队形和行进方式。
偃戈(yǎn gē)的意思: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月支(yuè zhī)的意思:指农历月份的名称,也可用来指代时间。
转战(zhuǎn zhàn)的意思:转战指的是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战斗或行动,也可以表示频繁地转换战场或领域。
- 翻译
- 秋风卷起葱岭的尘土,大军直指月氏征讨。
山河引领着行军的阵势,汉族与异族的旗帜交错排列。
连绵战斗使得疲惫士兵稀少,孤城之外的援军迟迟未到。
边疆人民遇到圣明的时代,却未见停息战争的时刻。
- 注释
- 葱岭:古时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的总称,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秋尘:秋天扬起的尘土,此处形容军队行动的气势。
全军:整个军队。
月支:古代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国或远方的征战对象。
山川:山河,自然地形。
引行阵:引导着军队的行进和布阵。
蕃汉:蕃指少数民族,汉指汉族,这里指多民族的军队。
旌旗:旗帜,古代军队用以指挥或标识的旗帜。
转战:连续作战,四处征战。
疲兵:疲惫的士兵。
少:稀少,减少。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边人:边疆的居民。
圣代:圣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君主贤能的时代。
偃戈:停止战争,放下武器。
时:时候,时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事行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战事的深刻感受。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爆发的场景。葱岭之上,秋风卷起尘土,全军则是指全部兵力,以强烈的动作“取”月支,这里的“月支”可能指夜晚或是某个地名,展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山川之间,军队正按照既定路线行进,而蕃汉则是边疆地区的泛称,旌旗在风中飘扬,这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工构筑的结合描写,展示了战争对于大自然的侵占和破坏。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战争不断,疲惫的士兵数量逐渐减少,而孤城之外,救援却姗姗来迟。这两句透露出战争的艰难与边塞守军的孤立无援。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在“圣代”即太平盛世时,人们不再看到战争中的刀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带来痛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场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美好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卢先辈避难寺居看牡丹
乱后寄僧居,看花恨有馀。
香宜闲静立,态似别离初。
朵密红相照,栏低画不如。
狂风任吹却,最共野人疏。
寄崔列中丞
火山无冷地,浊流无清源。
人生在艰世,何处避谗言。
诸侯镇九州,天子开四门。
尚有忠义士,不得申其冤。
嘉木移远植,为我当行轩。
君子居要途,易失主人恩。
我爱古人道,师君直且温。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如何非冈坂,故使车轮翻。
妓妾随他人,家事幸获存。
当时门前客,默默空冤烦。
从今遇明代,善恶亦须论。
莫以曾见疑,直道遂不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