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窠眺远》
《燕窠眺远》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绝句

峭陟穷登眺远时,千峰云外碧如围。

放弥六合收盈掬,此理于今信不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登眺(dēng tiào)的意思:指登高远望,眺望远处景色。

穷登(qióng dēng)的意思:指人或物处于极度贫困、困顿的境地。

盈掬(yíng jū)的意思:形容容器装满了水或其他液体。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峭壁上登高远眺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峭陟穷登眺远时”,生动地刻画出攀登至高处以极目远望的动作,透露出一种追求高远、探索未知的精神。接着,“千峰云外碧如围”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比作碧绿的围屏,形象地展现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

“放弥六合收盈掬”中的“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这里用来形容视野之广阔无垠;“收盈掬”则形象地描绘了在如此广阔的视野中,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仿佛可以捧在手中的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认同和赞美。

最后一句“此理于今信不疑”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真谛确信无疑的态度。这里的“此理”既指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通过这句诗,作者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对生活中的简单真理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其九

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

从今绝迹江南去,只见青山不见沙。

(0)

送洪玉方

才接鸳行喜有馀,又驱王事驾轺车。

君频有役难为别,我老思家欲附书。

道路风波方浩荡,岁寒冰雪定何如。

此行国计从知重,四海民劳亦可虞。

(0)

魏家湾有感

博平县里侍亲时,四十年来两鬓丝。

竹马都非前日梦,枯鱼空负此生悲。

已无父老谈遗事,独有声名系去思。

憔悴平生尘土迹,魏湾流水会能知。

(0)

病中·其四

一病连三月,侵寻岁又更。

人皆传已死,吾亦厌馀生。

发脱相将尽,耳虚时自鸣。

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

(0)

题画三首·其二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0)

游醉翁亭不果寄滁州故人

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

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

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閒。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