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
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馀。
必先(bì xiān)的意思:必须首先做的事情,优先完成的任务。
大树(dà shù)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人物或事物。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封植(fēng zhí)的意思:指封存、封禁某种植物。
赋租(fù zū)的意思:指对负担重税或租金的人进行剥削。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何殊(hé shū)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将欲(jiāng yù)的意思:指人们在欲望刚刚产生时,就要加以控制和克制,不要让欲望膨胀得太大。
郡政(jùn zhèng)的意思:指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
均赋(jūn fù)的意思:指平均分配负担或赋税,使每个人都能公平地分担。
宽刑(kuān xíng)的意思:宽宏大量地处置刑罚,对犯罪分子从轻或不追究刑责。
每日(měi rì)的意思:每天
氓俗(méng sú)的意思:指庸俗、粗鄙、没有修养的行为或态度。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劝农(quàn nóng)的意思:劝告农民勤劳耕种,以获得丰收。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省事(shěng shì)的意思:省去麻烦,简化过程,减少工作量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树木(shù mù)的意思:比喻一件事物发展壮大,达到数量众多或规模庞大的程度。
童仆(tóng pú)的意思:指小孩子作为仆人,年幼而贫寒。
向暮(xiàng mù)的意思:向晚,日暮,天色渐渐暗下来。
刑书(xíng shū)的意思:刑书指的是古代官府用来记录犯罪事实和判决的文书。引申为法律的威严和严肃。
养民(yǎng mín)的意思:养育百姓,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福祉。
翳翳(yì yì)的意思:形容阴暗、昏暗的样子。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枝叶(zhī yè)的意思:指一个整体中的细节或次要部分。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对春天植物生长的观察,引申到治国安民的智慧。诗人用“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开篇,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映射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接着,“漠漠花落尽,翳翳叶生初”表达了植物从凋零到新生的周期,这种生长的过程暗示着生命力的顽强与希望。诗人通过“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这些具体的劳作描写,传达了对勤勉工作和精心培育的赞美。
在“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馀。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中,诗人通过对植物生长速度和高度差异的观察,进一步引申出一种平等与公正的理念,每棵树木都得到适当的关照和支持。
“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是全诗的核心思想,通过对植物的培育比喻出治国之道,强调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基础的重视。而“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则是具体的施政建议,即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和简化法律制度,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苏”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治国理念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从而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细腻笔触,更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提出了治世安邦的高远理想。
郑君眢井物,出之四百年。
一朝承天寺,观者何喧阗。
诩为神濩持,用以抒沈冤。
谁知考张霸,近搆自盐官。
其妄且无论,其妖则信然。
无端作此伪,似亦得气先。
何异天津桥,忽为闻杜鹃。
当时数巨公,大半殉烽烟。
玉笥与虞孙,足并文陆传。
降而亭林徒,亦与郑比肩。
遂不复致疑,百口声相沿。
论世适相肖,论人适相班。
志气所感召,诬谩皆机关。
迩来书估船,益复造旧笺。
装潢审行墨,动索十万钱。
不足供一笑,谁考潜邱编。
我昔在三馆,曾见锦线篇。
欲抄竟未果,至今魂梦缠。
何时得此集,侑以所画兰。
缄之示诸子,斯价直琅玕。
《苏人造为所南心史旧本索高价不一而足然即系旧本亦属海盐姚叔祥之笔并非所南故物也阎丈百诗盖尝辨之而吾友厉二徵士独以为真则嗜奇之过矣是用作歌以晓苏人兼寄徵士》【清·全祖望】郑君眢井物,出之四百年。一朝承天寺,观者何喧阗。诩为神濩持,用以抒沈冤。谁知考张霸,近搆自盐官。其妄且无论,其妖则信然。无端作此伪,似亦得气先。何异天津桥,忽为闻杜鹃。当时数巨公,大半殉烽烟。玉笥与虞孙,足并文陆传。降而亭林徒,亦与郑比肩。遂不复致疑,百口声相沿。论世适相肖,论人适相班。志气所感召,诬谩皆机关。迩来书估船,益复造旧笺。装潢审行墨,动索十万钱。不足供一笑,谁考潜邱编。我昔在三馆,曾见锦线篇。欲抄竟未果,至今魂梦缠。何时得此集,侑以所画兰。缄之示诸子,斯价直琅玕。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2667c6ebaca4a60524.html
尚书大儒子,不死非所期。
尚书且不死,而反得之妻。
妻挈女俱死,古井生香泥。
长虹夜半覆古井,光与余阙李黼祠堂齐。
吁嗟乎尚书不死非所期。
尚书究竟死,东市发叹噫。
失身早不决,应悔负扊扅。
国史既舛谬,地志复漏遗,我歌古井神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