蹠犬吠尧,孰否孰贤。歌以言之,百年不易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大圣(dà shè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有才智的人。
吠尧(fèi yáo)的意思:指对尊贵的人或事物不敬,妄自尊大,自以为是。
流言(liú yán)的意思:指没有根据、没有证据的传闻或谣言。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犬吠(quǎn fèi)的意思:指小狗的叫声,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无足轻重的事物。
四国(sì guó)的意思:指四个国家或地区。
宣尼(xuān ní)的意思:指宣扬儒家思想,传播道德教化。
- 鉴赏
这首诗《秋胡行四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事件,表达了对时间永恒性与道德评价相对性的深刻思考。
“千秋可垂,百年不易全。”开篇即点出主题,强调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迹可以流传千年,成为后世的典范或警示,而这些事迹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宣尼大圣,毁者武孙。”提到孔子(宣尼)作为圣人,却有人诋毁,对比孔子的伟大与被误解的现实,反映了道德评价的复杂性。“姬旦祚周,四国流言。”周公姬旦辅佐周王,虽有四国散布流言,但其功绩依然被后世铭记。“蹠犬吠尧,孰否孰贤。”引用了古代典故,说明即使是恶犬也会对善主吠叫,以此比喻世人对道德标准的误解,强调了判断是非的困难。“歌以言之,百年不易全。”最后,诗人以歌唱的方式总结,表明尽管时代变迁,但对道德和历史价值的认同是永恒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比,探讨了时间、道德评价以及历史价值的永恒性,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