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名为《灯下作》,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劳碌与内心疑惑的反思,以及对贫贱之理的深刻理解。
“日日劳筋骨”,描绘了诗人每日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身体上的疲惫与劳累显而易见。“心中未免疑”,则揭示了在繁忙劳作之余,诗人内心的困惑与不安,或许是对生活意义的探寻,或是对自身处境的疑问。
接下来,“细思贫贱理,素位合如斯。”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展现了诗人深入思考后的领悟。他意识到,尽管生活贫困,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就能与自己的地位相适应,找到心灵的平衡与和谐。这里的“贫贱理”不仅指物质上的贫乏,更包含了对人生价值、社会地位与个人心态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对贫富观念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吴与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六子
罨重城。凄凄风雨都来,伴我孤征。
渐湿雾凄迷不断,薄寒料峭还生。秋心暗惊。
沉沉不放新晴。倚槛慵开銮镜,临流罢抚银筝。
漫忘却、他乡茱萸节近,黄花放后,白衣人远,但见拍水沙凫野渡,寥天云雁烟汀。
黯销凝。匆匆又听橹声。
高阳台.和沤尹社作韵,我非社中人也
网户斜曛,铜街薄暝,窥人柳眼犹青。
几换晴阴,东风又绿林亭。
流莺劝我花间醉,怕花枝、万一多情。
最愁人,何处高楼,今夕残筝。
韶华不分成萧瑟,奈江关庾信,略约平生。
戏鼓饧箫,尊前尽费春声。
蘼芜特地伤心碧,算年年、总负清明。
更何堪,旧垒红襟,来话飘零。
锦帆泾
一濠剩绿,有当年、西子淩波尘影。
分得香溪三尺玉,曾试春风宫锦。
仙步翩鸿,艳歌浮鹢,转烛空明镜。
漂花暮水,绕城犹作荒哽。
休问金姆桥边,沧波故苑,游鹿苔蹊冷。
越网千丝肠共断,输与菱娃烟艇。疏蓼栖。
霜,衰荷战雨,门外秋光迥。
渔矶分席,隔篱时唤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