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
《绝句》全文
唐 / 牧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月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饱饭(bǎo fàn)的意思:吃饱饭,指满足基本需求。

不脱(bù tuō)的意思:保持不变,不脱离原来的状态。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四声(sì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的四种变化,即平、仄、上、去。

蓑衣(suō yī)的意思:比喻虚伪、伪装。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翻译
草地铺展在广阔的原野上六七里远,晚风中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
吃饱晚饭后,在黄昏时刻归来,连蓑衣也不脱,就仰卧在明亮的月光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笛的宁静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农事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句,以广阔的草地为背景,设定了一种开阔而宁静的空间感。数字“六七”常用来形容数量不多,但也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的感觉。

"笛弄晚风三四声"则是对时间和声音的描绘,诗人通过牧童吹奏的笛子声响,与晚风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动听而和谐的画面。“三四声”不仅传达了音乐的节奏感,也让人联想到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

"归来饱饭黄昏后"这句诗表明牧童在日落之后回到了家中,满足地吃完晚饭。这不仅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平和美好,也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不脱蓑衣卧月明”则是对夜晚生活的一种描写。牧童即使在夜里也没有脱下他那简陋的蓑衣,而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安然入睡。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简单而纯净生活方式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牧童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夜行船·其一白玉

不假铅华嫌太白。玉搓成、体柔腰搦。

明月堂深,莲花杯软,情重自斟琼液。

寄语珷玞休并色。信秦城、未教轻易。

绛阙楼成,蓝桥药就,好吹箫共乘鸾翼。

(0)

垂丝钓·其一

燕将旧侣。呢喃终日相语。似惜别离情,知几许。

谁与度。为向人代诉。空朝暮。谩千言百句。

怎生会得,争如作个青羽。又闻院宇。不在当时住。

飞去无寻处。肠万缕。寄暴风横雨。

(0)

吴孙王墓

阖闾城南荒之丘,昔谁葬者孙豫州。

久无过客为下马,时有牧童来放牛。

居然珍宝出光怪,识者夜见踪其由。

玉环金碗到城市,土花不蚀馀千秋。

州家廉问亟封守,贼曹掩骼穷奸偷。

已知其中有可欲,亦恐未免无穷忧。

当时义师奋四海,少日已无袁与刘。

英雄异世凛如在,暴露无乃为神羞。

人生浮脆无可料,蝼蚁乌鸢从所求。

高陵劝尔一杯酒,自古南山能锢不。

(0)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六

书剑谋生总不成,效渠东野以诗鸣。

未知唐宋源流异,却喜江湖句法轻。

肩耸每同臞鹤立,口吟端似冷蛩声。

自怜绝少惊人句,生怕人传浪得名。

(0)

到陈村

半日脩途适到陈,因思尼父倍伤神。

行囊抖擞幸馀半,旅馆萧条苦乏薪。

唤仆买杯苏脚倦,拂尘题句效眉颦。

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

(0)

梅花五首·其四

横隔片烟争向静,深藏翠幕全真性。

霞拖数缕日初沉,月挂一眉天未暝。

问讯频敲碧玉枝,觅诗踏遍苍苔径。

有时小醉倚幽窗,只藉清香闻得醒。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