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家烟月木兰桡,梦忆扬州廿四桥。
萸湾罱榜横春絮,瓜步帆灯送夕潮。
枉有罗襟啼点在,不随飞雁影同消。
这首诗《悔曾九章(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隋唐时期的江南水乡景象,充满了怀旧与哀愁的情感。
首联“隋家烟月木兰桡,梦忆扬州廿四桥”以“隋家烟月”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悠远感,接着“木兰桡”和“廿四桥”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烟波浩渺的隋唐时期,扬州城中的二十四座桥梁,如同梦境一般浮现眼前。
颔联“空傍玉钩寻翠钿,已无琼树狎红箫”转而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玉钩、翠钿、琼树、红箫,这些意象都充满了华丽与美好,但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现实之中已不再存在。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颈联“萸湾罱榜横春絮,瓜步帆灯送夕潮”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萸湾、罱榜、春絮、帆灯、夕潮,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春日的轻柔与夜晚的宁静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和谐。
尾联“枉有罗襟啼点在,不随飞雁影同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罗襟上的啼点象征着过去的泪水与遗憾,它们虽在,却无法随飞雁一同消逝,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美好时光消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与生活和谐的向往。
鱼虾争后先,波浪拂西北。
今朝卧龙起,且与收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