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矣一鸣惊众彦,莫将栀蜡误长鞭。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张 千 里 以 诗 送 邰 侄 铨 试 用 其 韵 宋 /葛 立 方 明 堂 一 柱 已 扶 颠 ,下 诏 犹 求 梠 与 椽 。言 并 玉 卮 宜 阁 笔 ,鉴 同 金 镜 正 持 铨 。骊 珠 鱼 目 难 齐 价 ,嫫 母 西 施 孰 是 妍 。勉 矣 一 鸣 惊 众 彦 ,莫 将 栀 蜡 误 长 鞭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扶颠(fú diān)的意思:扶颠意为扶助倾覆的人或事物,比喻帮助危难中的人或支持摇摇欲坠的事物。
阁笔(gé bǐ)的意思:阁笔是指高官或学者在阁楼上写作或书写文章的笔。
金镜(jīn jìng)的意思:金色的镜子,比喻反映事物真实面貌的东西。
骊珠(lí zhū)的意思:形容珍贵的东西。
明堂(míng táng)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或庙堂,也用来形容人的心灵纯洁、高尚。
嫫母(mó mǔ)的意思:指聪明、智慧的母亲。
西施(xī shī)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下诏(xià zhào)的意思:指皇帝发布诏令,下达命令。
一柱(yī zhù)的意思:指支撑整个建筑物的柱子,比喻承担重任、支持大局的人或事物。
鱼目(yú mù)的意思:指用鱼的眼睛来比喻人的眼睛,形容人的眼光短浅,看问题不深入。
玉卮(yù zhī)的意思:指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栀蜡(zhī là)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光彩鲜明、美丽动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立方赠送给名叫邰侄铨的人的一首应试诗。诗中表达了对邰侄铨才华的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寓含了对选拔人才的公正期待。
首句“明堂一柱已扶颠”比喻朝廷选拔人才如明堂立柱般支撑国家,暗示了考试的重要性和地位。接着,“下诏犹求梠与椽”表明即使在选拔人才时,仍需仔细挑选,如同寻找合适的栋梁之材。
“言并玉卮宜阁笔”意为言语如美酒,应当慎重选择,不宜随意挥洒;“鉴同金镜正持铨”则比喻选拔人才要像用金镜审视,公正无私。诗人强调了选拔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骊珠鱼目难齐价,嫫母西施孰是妍”运用对比,指出真正的才德之士与庸碌之辈之间的差距,暗示评判应以实质为准,而非外在表象。
最后两句“勉矣一鸣惊众彦,莫将栀蜡误长鞭”是对邰侄铨的激励,希望他能一鸣惊人,展示才华,同时提醒他不要因小失大,误判人才。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既是对人才的赞扬,也是对选拔者的告诫,体现了作者对公正选拔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