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就田塍补,柴分品字烧。
止寻栖壑侣,不赴在城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首句“有言惟独语,更莫问青霄”直接点明了诗人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他的话语仅是对自己的内心独白,对天空的追问也显得多余,暗示着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接着,“衣就田塍补,柴分品字烧”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方式。田塍上的补丁衣物,品字形排列的柴火,都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和处理。
“止寻栖壑侣,不赴在城招”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山林中的同伴为伍,远离尘嚣的都市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峰顶香岩寺,钟声下半腰”以香岩寺的钟声作为结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静谧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钟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山峰,直达半腰,寓意着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结庐东城下,适当车马路。
开门阅过客,扰扰不知数。
客或为我欢,客或不我顾。
欢我我不惊,去我我不慕。
俛仰各异怀,音容暂逢迕。
照影清水中,默然不相语。
魂交夕梦间,昔昔已复寤。
薄厚何从生,善恶非有素。
寄语朝市人,知余养生趣。
去岁探花烦两郎,今年逢春情更长。
广文主人似知我,一首新诗能发狂。
载酒可以过扬子,肩舆不嫌干辟彊。
东风老去甚容易,百日醉倒我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