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树(bì shù)的意思:指翠绿的树木,形容景色美丽、生机勃勃。
不共(bù gòng)的意思:不共指的是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点或者没有共同利益。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长恨(cháng hèn)的意思:长时间的怨恨。
尘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琐碎的事务或世俗的事物。
丹厓(dān yá)的意思:指红色的山岩,比喻高尚的品德或高洁的志向。
登台(dēng tái)的意思:指上台演出或发表演说。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潘郎(pān l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高傲自负,不肯屈服。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联“潭影萧萧碧树寒,一亭山色俯潺湲”以潭水的倒影和周围的碧树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一亭山色俯瞰着潺潺流水,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静谧。颔联“疏林隔寺闻僧语,落日登台见鸟还”通过远处稀疏的树林中传来的僧人话语和夕阳下归巢的飞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颈联“尘事岂知明日异,吏情应识野人閒”则从个人情感出发,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官场生活,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尾联“丹厓翠壁潘郎兴,长恨巉岩不共攀”则以潘岳(字安仁)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无法与之亲近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