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
《颂》全文
宋 / 陈瓘   形式: 偈颂  押[语]韵

静坐一川微雨,未辨雷音起处

夜深风作轻寒,清晓月归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静坐(jìng zuò)的意思:指保持安静、不动、不说话或不做任何动作的状态。

雷音(léi yīn)的意思:指雷声,比喻声势浩大或声音洪亮。

起处(qǐ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轻寒(qīng hán)的意思:指天气寒冷,但不算严寒。

晓月(xiǎo yuè)的意思:晓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它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心灵或高尚的品质。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一川(yī chuān)的意思:一条江河。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翻译
静静地坐在一条小溪边,感受着细微的雨滴。
夜深了,微风吹来一丝凉意,黎明时分,月光下我准备回家。
注释
静坐:静静地坐着。
微雨:细雨。
雷音:雷声。
起处:来源的地方。
夜深:深夜。
风作:风吹来。
轻寒:轻微的寒冷。
清晓:黎明。
月明:月光明亮。
归去: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静坐一川微雨",诗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感受着细雨轻轻洒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无声的润泽所包围。"未辨雷音起处",暗示雨下得如此细微,连雷声都难以察觉,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夜深风作轻寒",随着夜色渐深,微风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受到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清晓月明归去",黎明时分,月光依然明亮,诗人决定在这样的宁静中结束这一夜,准备启程离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雨、风、月等元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陈瓘的这首《颂》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展现出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境和谐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陈瓘
朝代:宋   字:莹中   号:了斋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生辰:1057-1124年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猜你喜欢

殢人娇.小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于中更、一枝纤软。

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

密意难传,羞容易变。平白地、为伊肠断。

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

(0)

妖鸟篇

有鸟生炎海,飞鸣历中洲。

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

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

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

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

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

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

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

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

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

(0)

春晚即景用中表李越缦太常韵

睡起静无事,茶香分外清。

雨余飞燕重,风定落花轻。

草木有新意,轩窗爱晚晴。

欣欣无可说,相对一忘情。

(0)

雪中遣兴

荒鸡上邻树,啼破冰帘月。

残梦五更寒,虚帏一灯白。

钟声湖寺启,人语江船发。

暗牖掩晨光,时闻乌啄雪。

(0)

怀古十首·其七蜀中

子规啼罢客天涯,蜀道如天古所嗟。

诸葛威灵存八阵,汉朝终始在三巴。

通牛峡路连云栈,如马瞿塘走浪花。

拟酹昔贤鱼水地,海棠开遍酒人家。

(0)

游岳麓寺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