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景明寒渚,虚烟暝远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苍茫(cāng má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景明(jǐng míng)的意思:形容景色明亮、明朗。
落景(luò jǐng)的意思:指景色或景象的变化,也可用来形容人生的变迁。
暮天(mù tiān)的意思:指日落时分或天黑的时候。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山阴(shān yīn)的意思:山的背阴面,指被遮蔽或被忽视的地方。
天钟(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钟声,比喻警示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警惕。
无远(wú yuǎn)的意思:没有距离远近之分,形容感情深厚,关系亲密。
隐处(yǐn chǔ)的意思:隐蔽的地方或隐藏的位置。
远近(yuǎn jìn)的意思:指距离远近,泛指任何地点、范围、时间的远近。
-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翰的《题画寄会稽胡温》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画面。首句“秋声无远近,隐处入双松”,以秋声为引,暗示画面中宁静而深远的环境,双松则象征坚韧与长寿,透露出一种淡泊超然的气息。接下来,“落景明寒渚,虚烟暝远峰”描绘了夕阳照耀在寒冷的水洲上,远处峰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孤舟清夜笛,何处暮天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一叶孤舟在夜晚响起悠扬的笛声,远方传来暮钟的声音,增添了时空的纵深感和孤独寂寥的情绪。最后两句“不识山阴路,苍茫翠几重”,诗人表达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和对山水之间未知路径的好奇,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题画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钟粤太守受知于总督秦公时用兵田州公以太守董役玺书褒奖秦公并及太守赋此贺之
圣主如天雨露饶,潢池兵甲未全消。
从来渤海才堪托,可恨楼兰首合枭。
万里凤书褒节度,上方龙剑付嫖姚。
凭君莫负知人鉴,麟阁丹青在后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