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途中见雁有感》全文
- 鉴赏
这首《采桑子·途中见雁有感》由清代诗人张槎所作,通过描绘对南飞雁的感怀,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命运的无奈。
“年年怕见南飞雁”,开篇即以“怕见”二字,点明了诗人对南飞雁的复杂情感。每年雁群南迁,对于诗人而言,既是自然现象的见证,也是触动内心深处思乡情绪的触发点。雁群的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让诗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风雨迷离”一句,不仅描绘了雁群飞行途中的艰难环境,也暗喻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苦与不确定性。“直到衡阳始得回”,雁群最终会回到衡阳,而诗人却只能在途中遥望,表达了对故乡不可触及的向往与遗憾。
下片“我今又向衡阳去”,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行动,似乎在追随雁群的脚步,前往那个遥远的故乡。然而,“泪满征衣”则揭示了这一旅程的沉重与痛苦,泪水不仅是因为离家的不舍,更是对命运无常、未来不确定性的哀叹。
最后,“未必明年共尔归”,诗人以一种悲观的态度,预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使有心归家,也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命运的无力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接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故赠太子少保潘恭定公时年八十有七
甲子前头对大廷,耗磨同辈尽凋零。
官从密印加三少,帝与祯符靳九龄。
谁并五朝论出处,时因八座怆仪刑。
生骄尚父犹宣发,炼得婴儿任解形。
丹灶乍闲龙虎卫,赤霄疑驾凤凰軿。
耆英会里无春雪,箕尾行边有岁星。
两字易名华胜衮,千秋遗草汗长青。
即看赑屃嫖姚冢,况复芝兰谢傅庭。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