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已无求,公来特少留。
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境遇的淡然态度。
首句“于世已无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已经没有所求,心中的执念已经释放。这反映出诗人的一种超脱与豁达。
接着“公来特少留”则是对友人的珍惜之情。诗人因为朋友难得一聚,所以特别希望能多停留一些时间,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第三句“相期一会面,动隔几年秋”进一步强调了朋友之间难得见面的情况,以及这种难以实现的约定常常被岁月所阻隔。这里的“几年秋”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人生易逝和友情的珍贵。
在“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这两句中,“鼎贵”指的是古代贵族或官宦之家所用的宝鼎,而“常饥”则是平民百姓经常面临的食不果腹的窘况。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享受和生活困顿都能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之事所动。
最后,“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则是用古代神话中的凤凰与渔人划船的故事来比喻。诗人自比为渔舟,而友人如凤凰,即便自己能力有限,也愿意追随友人的高尚品格。这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坚定的志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个人理想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