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九弟生日·其二》
《十九弟生日·其二》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茧丝成綍夏初新,柳色如袍尚带春。

已见出墙添笋稚,即看调鼎长梅人。

书随雁序秋汉,研拂龙旗对晚宸。

勉为家门胜事,六枝仙桂一株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调鼎(tiáo dǐng)的意思:指调整权力、地位或职务。

家门(jiā mén)的意思:指家庭、家族门户,泛指家庭或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茧丝(jiǎn sī)的意思:指经过长时间磨砺和修炼后的人,比喻经过困苦和努力后得到的成果或修养。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龙旗(lóng qí)的意思:指带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比喻威武、威严的旗帜。

秋汉(qiū hàn)的意思:指秋天时汉江水位下降,江水变得浅,船只无法通行的情况。比喻事物到了临界点,无法继续发展或进行下去。

胜事(shèng shì)的意思:指成功的事情或好事情。

仙桂(xiān guì)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

雁序(yàn xù)的意思:指人或物有次序地排列,如同雁群飞行时的队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他的第十九个弟弟庆祝生日所作,充满了对新生事物和家庭期望的寓意。首句“茧丝成綍夏初新”,形象地描绘了初夏时节蚕丝织成的新衣,象征着弟弟的成长与新生。次句“柳色如袍尚带春”则以春天的柳色比喻弟弟身上还带有少年的青涩与活力。

“已见出墙添笋稚,即看调鼎长梅人”两句,进一步赞美弟弟聪明伶俐,如同竹笋破土而出,未来可期,又暗示他将展现出烹饪或治家的才能。接下来,“书随雁序升秋汉”表达对弟弟学业进步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大雁有序地迁徙,不断提升自己。

“研拂龙旗对晚宸”中,“研拂龙旗”可能指的是书法技艺,对着夜晚的星辰(宸)练习,显示出对弟弟艺术才华的赞赏。最后,“勉为家门成胜事,六枝仙桂一株椿”寄寓了对弟弟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家庭中成为栋梁之才,如同六枝仙桂般显赫,而自己则是那稳固的椿树,为他提供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弟弟的成长,也寄托了家庭的期望,语言生动,富有深意。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首春同枌友携樽过野渡访梅即席

访梅寻友款幽居,俄见栖鸦已毕逋。
霁日幸同终日笑,春花有似此花无。
衔杯林下嫌来晚,索句檐前只恐晡。
菲作不妨为玉引,要看词藻竞芬敷。

(0)

为慈上人赋云溪

油然出岫擘晴绵,点缀青空水接天。
心迹两閒无俗累,静观飞跃乐鱼鸢。

(0)

阅道书

穆穆皇皇九五居,舍儒为政岂良图。
不思济世思超世,佞佛求仟总是愚。

(0)

月集呼声妓不至野渡於觞末俾赋诗以纪初集

真率盟齐喜有初,崇觞载俎志交孚。
共披白帢俱沾醉,独惜红裙不爱呼。
拟洛耆英宜有咏,班原九老可成图。
从今胜集循环举,岁岁毋令此意辜。

(0)

赠白湛囦

老穷蛰一室,独与圣贤对。
祢刺倏在前,喜有佳士至。
此客可曾有,良觌今爱遂。
夫岂燥湿同,未易折柬致。
乡邻道不谋,咫尺楚越异。
张范志苟合,千里盟弗背。
蟠木何假容,猗兰盖仝味。
吟咏浩篇章,口诵卷压几。
湛然珠在渊,晨夜光明媚。
谱接唐人传,句与唐人俪。
满贮风月襟,迥绝烟火气。
笔下戏群鸿,尤跨虞薛辈。
乐哉得新匀,风期从此契。
张鼓於越门,聊为岁月记。

(0)

舟回自霅至黄桥负大作复反朱泾泊舟

芒鞋遍踏苕溪冈,昌翔归棹穿沧浪。
吾庐咫尺自可到,飞廉怒吼俄作狂。
涛头掀舞势欲立,纷纷雨霰来何滂。
河伯怙此贾其勇,杯水几至倾仓皇。
急呼转柂依古刹,道场千载扬灵光。
我今七十仅三到,更觉古桧苍髯长。
应为船子笑寂寂,老无闻达徒奔忙。
明朝风静日欲杲,载换衡宇升吾堂。
波涛盖有起平地,覆车未必非康庄。
人生夷险与利钝,惟有委顺於旻苍。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