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砚(bǐ yàn)的意思:指写作、学习的工具,也表示学习、进修。
边塞(biān sài)的意思:边塞是指国家边疆地区,特指边境地区。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朝夕(zhāo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极快。
锋镝(fēng dí)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动尖锐而刚烈,有力而有冲击力。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冱阴(hù yīn)的意思:冱阴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天气寒冷、阴冷。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疾风(jí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势迅猛,速度极快。
间道(jiàn dào)的意思:指迂回的小路,也比喻巧妙的手段或方法。
见天(jiàn tiān)的意思:每天都能见到,形容非常频繁、经常发生。
精骑(jīng qí)的意思:指精锐的骑兵,也用来形容精良的骑兵队伍。
景西(jǐng xī)的意思:指人的容貌、相貌美丽动人。
经籍(jīng jí)的意思:指经书和典籍,泛指古代的书籍和文化遗产。
矛戟(máo jǐ)的意思:指战争或争斗中双方相互对峙,准备交战的状态。
溟海(míng hǎi)的意思:溟海指的是辽阔无边的大海,形容事物广阔无边。
牧羊(mù yáng)的意思:指引导和管理他人行为,类似于牧羊人引导羊群。
旗鼓(qí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或竞争激烈,双方势均力敌。
奇兵(qí bīng)的意思:指突然出现的、具有特殊能力或技巧的军队或个人。
弃笔(qì bǐ)的意思:放弃写作,指不再写作或停止写作。
潜锋(qián fēng)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的锋芒,比喻隐藏在背后的力量或人才。
然石(rán shí)的意思:指事情发展的趋势如同石头滚下山坡一样,不可逆转。
砂砾(shā lì)的意思:砂砾是指小石子、沙粒等碎石,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讨论(tǎo lùn)的意思:指多人就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交流、辩论和探讨。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燕然(yàn rán)的意思:形容态度坚决,毫不动摇。
仰望(yǎng wàng)的意思:仰望指向上看,用来表示向上追求、崇拜或敬仰。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牧羊臣(mù yáng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权力下屈从于他人,像牧人一样服从和依赖于他人。
燕然石(yàn rán shí)的意思:燕然石是指燕山上的一块石头,比喻人的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注释
- 疾风:猛烈的风。
溟海:大海。
扬:扬起。
昏昏:昏暗不明。
军两进:军队前后进攻。
精骑:精良的骑兵。
晓围:黎明的包围。
冱阴:冰雪覆盖。
黄河誓:典故,指誓死不渝的决心。
燕然石:燕然山上的石碑,象征胜利。
牧羊臣: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 翻译
- 疾风卷起大海的波涛,万里扬起沙砾尘埃。
抬头看不见天空,昏暗无光日复一日。
此时军队前后夹击,东面抵抗又西面迎敌。
山间旗帜飘扬战鼓震天,小路间秘密布下兵器。
精锐骑兵在黎明突围,奇兵偷袭暗藏的壁垒。
十月边疆寒冷刺骨,四周山峦积雪凝冰。
雨雪纷飞大雁南飞,风尘弥漫景象西移。
过去我热衷于学术探讨,从未懈怠过研读经书。
忽然放下笔墨,转而握持十年矛戈。
并非效仿黄河誓言,而是要刻石燕然以记功。
可惜我如牧羊人,长久漂泊在这海外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的壮阔图景,通过对疾风、扬沙、蔽山张旗等自然与战争场面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边疆军事的紧张和艰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从书生到武将的转变,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诗中“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展开序幕,通过强烈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激烈。紧接着,“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则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战争的持续和时间感知上的扭曲。
“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一句,直接点明了战争的紧张状态,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则描绘出战争中的策略与隐蔽行动。“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两句,更是以急转的节奏表达了战事的紧迫和突发。
“十月边塞寒,四山冱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这几句,则从自然景象的描述中传递出边疆的凛冽与孤独,以及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无尽。
在最后,“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几句,诗人回顾了自己从读书人到拿起武器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重大转折,也反映出时代动荡和个体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则表达了诗人对信仰、誓言的坚定与对未来的期待。
末尾,“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两句,则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对往昔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诗人的内心世界复杂而深刻,他既有对战争责任的认真态度,也有对个人自由的渴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人文关怀,记录了一段历史时期的军事生活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江东去.寄题家芷云参军龙庆戎装策马图,用东坡赤壁韵
飘零书剑,漫英雄泪洒,支那人物。
怅望乡关何处是,勒辔悬崖孤壁。
一幅儒巾,十年江海,鬓白纷如雪。
尘中谁识,吾家有此豪杰。
悽悽美雨欧风,精神尚武,社会萌芽发。
救国虽无柯斧假,忍看神州沈灭。
东盼辽阳,南怀澳界,气壮冲冠发。
天涯题画,独骑瘦马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