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输渐苦通舟竭,犬性难凭给市要。
上谷春冰愁易泮,禺山秋飓不重骄。
补牢(bǔ láo)的意思:指事情出了问题后才想办法解决,比喻采取措施来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乘虚(chéng xū)的意思:利用对方的虚弱或疏忽,进行攻击或取得优势。
春冰(chūn bīng)的意思:春天的冰,指春天刚解冻的冰,比喻事物初次出现或初步形成。
公议(gōng yì)的意思:指广泛公众的意见和评议。表示众人共同的看法和意见。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可作(kě zuò)的意思:能够胜任某种职务或角色,有才能或本领。
龙战(lóng zhàn)的意思:指英勇奋战,战斗力强大。
难凭(nán píng)的意思:形容证据不足,无法拿出有力的依据来证明事情。
上策(shàng cè)的意思:指在处理问题或面对困境时,选择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这首诗《近闻十六章(其九)》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边防和治理策略的深思熟虑。
首句“衮衮群公议满朝”,描绘了朝廷中众多官员集会讨论的场景,暗示了国家面临的重要决策。接着,“谁陈上策禦羌辽?”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如何有效抵御外敌入侵的迫切需求,显示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高度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牛输渐苦通舟竭,犬性难凭给市要”,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国家在物资运输和市场供应方面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治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上谷春冰愁易泮,禺山秋飓不重骄”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了国家在面对内外挑战时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春冰易融,秋飓难控,象征着国家在应对危机时可能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两句“乘虚可作黄龙战,莫待羊亡悔补牢”,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作者建议在敌人尚未强大之前就采取行动,如同在黄龙未形成威胁时进行战斗,而不是等到损失惨重后才后悔补救。这既是对当前形势的警醒,也是对未来策略的建议,体现了作者的战略眼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边防安全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有效策略的独到见解。
墨绶前朝宰,桑郊郑圃东。
丛祠临大道,遗烈凛清风。
顾我才尤薄,与君时不同。
历官无一异,得位亦三公。
屑屑刑名内,区区薄领中。
循良谁复道,贪刻自为功。
哲后方勤治,愚臣合尽忠。
承流奉宽大,宣泽务庞鸿。
此意缘思古,何人为发蒙。
神交傥来鉴,潜愿启其衷。
瑞植昭天产,祥枝感帝临。
均承元化力,同抱岁寒心。
异禀笙箫质,全包律吕音。
孤根皆出地,劲节约成林。
蒙润非烟近,含滋御水深。
风前交吐籁,月底互翻阴。
秋实思威凤,春条宿绮禽。
留观停翠葆,托赏集华簪。
苍震犹乘卦,商岩近作霖。
天支从此茂,长覆玉山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