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护挑经锡,龙依洗钵池。
旧房天目下,松长几秋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延庆坦的讲主形象,他不趋附权贵,深受四方尊敬。诗中通过“讲多禅子听,行少俗人知”两句,展现了其在僧侣和世俗间的不同影响力,前者是对其佛法讲授的肯定,后者则暗示了其行为的低调与深邃。接着,“猿护挑经锡,龙依洗钵池”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物对他的尊重与追随,进一步烘托出其超凡脱俗的形象。最后,“旧房天目下,松长几秋枝”以天目山下的旧居和长满秋枝的松树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庄严,也暗喻了讲主修行岁月之久远,以及其对佛法的坚定追求。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延庆坦讲主生活细节的描绘,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专心于佛法修行的高僧形象。
捲幔传觞。看新秋色,云影天光。
月镂歌扇小,风袅篆烟长。
频闻西塞捷书奏,正白头、弧矢初张。
又看吹箫跨凤,彩翼成双。筵前蜡炬分行。
羌管咽、新声唱出伊凉。爽气满罗衣。
金凿落、休教负却欢场。重斟酌,共领略、酒酽花香。
汤饼会、呼巾拭面,今宵验取何郎。
椒酒催残腊,綵胜斗新妍。
回首青门分袂、离别再经年。
遥想柳堂深处,春夕烧灯嘉会,酬和白云篇。
记忆山中客,频为寄鱼笺。香一缕,书数卷,只高眠。
当时忝窃师门,同学又同官。
君近九重天上,我在北潭池畔。相望各风烟。
何日重携手,身健且加餐。
淮海才名,廿余载、词场独步。
叹落落、东原抱膝,翛然环堵。
挟策长安欣会面,相如小试梁园赋。
冠群英、不愧旧家声,方城祖。樽前指,津亭树。
别后咏,江云句。论文章风义,都堪千古。
新柳堂边书带长,芙蓉墅畔秋云护。
趁西风、重听广陵涛,江村暮。
仙风清玉佩,香雾蔼云鬟。
紫台招手,醉骑白凤上高寒。
曾记五云深处,缥缈琼楼十二,宝界晃三千。
回首人间梦,一落忽经年。羽衣轻,胡床冷,洞箫闲。
肺肝冰雪,孤光一点最相便。
可是嫦娥有意,付与婵娟千里,今夜尽人看。
起舞答清兴,歌罢唾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