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迁(biàn q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和转移,特指人事或国家社会的变动。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刮目(guā mù)的意思:刮目是指擦亮眼睛,使眼睛清晰明亮,也用来形容看到了令人惊奇、震撼的事物。
海滨(hǎi bīn)的意思:指海边或沿海地区。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寄傲(jì ào)的意思:将个人的傲气、自信寄托于某种事物或境遇之中。
居官(jū guān)的意思:指担任官职,居于官位之上。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秋浪(qiū làng)的意思:秋浪指的是秋天的波浪,比喻事物的变化和起伏。
申韩(shēn hán)的意思:指人们在言行举止中聪明机智,善于应对和回应。
诗句(shī jù)的意思:指诗中的句子或诗中的一句话。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心寒(xīn hán)的意思:形容心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感到非常失望、沮丧或郁闷。
刑名(xíng míng)的意思:指受到法律惩罚而被迫改变姓名。
召杜(zhào dù)的意思:召唤杜鹃,比喻引来祸患。
政治(zhèng zhì)的意思:指政治立场、观点或利益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执法(zhí fǎ)的意思:指执行法律、规章等的行为。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恐惧而心神不宁。
- 鉴赏
这首诗《年周花甲勉赋四律(其三)》由陈毓瑞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展现了诗人对政治、官职与法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首联“海滨寄傲乐盘桓,诗句难邀刮目看”,诗人身处海边,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但他的诗句似乎难以引起世人的重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颔联“政治端宜师召杜,刑名奚必学申韩”,指出在政治治理上应以召公、杜预这样的贤臣为榜样,而刑罚制度则不必完全效仿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理念的独到见解,主张政治治理应兼具仁政与法治,而非一味追求严苛的法度。
颈联“居官誓守于公训,执法思求隽母安”,强调了官员应坚守公正的原则,执法时不仅要考虑法律的条文,更要考虑到人民的福祉。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德的重视,以及对民众利益的深切关怀。
尾联“世界变迁秋浪急,风声鹤唳我心寒”,描绘了社会变革的快速与剧烈,如同秋天汹涌的海浪,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道德、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除夕前一日绝
雪留远岭半尖白,云漏斜阳一线黄。
天肯放晴差昜耳,殷懃剩觅几朝霜。
春草二首
年年春色属垂杨,金捻千丝翠万行。
今岁草芽先得计,搀它浓翠夺它黄。
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树树低桑不要梯,溪溪新涨总平堤。
杜鹃知我归心急,林外飞来头上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