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自遣诗三十首·其十七》全文
- 翻译
- 陶渊明不等到官田里的庄稼成熟,就趁着兴致在秋天来临前辞官归隐。
我还有些余粮,春天还未离去,最后看谁能对,谁能错。
- 注释
-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公田:官府分配给官员耕种的田地。
乘兴:乘着高兴的心情。
解印归: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馀粮:剩余的粮食,象征生活富足。
春未去:春天尚未过去。
复谁非:最终评判对错的是谁。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出自《自遣诗三十首》的第十七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内心的忧虑。
"渊明不待公田熟,乘兴先秋解印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渊明"指的是隐逸之士,他们不等待公共田地成熟,而是选择了早早地抽身离去,放弃世间的牵绊和责任。"乘兴先秋解印归"则表达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像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我为馀粮春未去,到头谁是复谁非。"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世事的迷茫。在这里,"馀粮"意味着剩余的粮食,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顿或不确定性。"春未去"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而个人愿望未达成的感慨。而最后一句"到头谁是复谁非"则是一种对人生、对世事的无奈和困惑,仿佛在问这个世界到底谁才是正确的,而谁又是错误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时光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深刻的人生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千年调.游葛岭归有感
胜地独湖山,满堂贮风月。
歌舞太平气象,雪回云遏。
红鞋朱帽,隔岸唤船,芙蓉万叠。人稀到,这清绝。
因思旧事,庄敞平泉宅。莫与他人树石,对儿孙说。
难全晚节,不如一丘壑。住茅屋三间,任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