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烽(biān fēng)的意思:边境上的烽火。比喻战争、冲突不断的边界地区。
臣子(chén zǐ)的意思:指效忠君主,尽忠职守的官员或臣民。
敕书(chì shū)的意思:指皇帝或高级官员的命令书。
筹策(chóu cè)的意思:
亦作“ 筹筴 ”。1.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高亨 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
(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方闻(fāng wén)的意思:指得到消息或听到传闻。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和议(hé yì)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共识,解决分歧或争端,达成和解的协议。
虎狼(hǔ láng)的意思:形容人凶猛残忍,心狠手辣。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九边(jiǔ biān)的意思:指九个边,形容东西多而杂乱。
廊庙(láng miào)的意思:指宽敞的庙宇或宫殿。
民部(mín bù)的意思:指国家政权中的民众群体。
时下(shí xià)的意思:当前,现在,目前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檄文(xí wén)的意思:檄文是指古代用于传达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文书。
一定(yí dìng)的意思:必然发生的事情,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忧劳(yōu láo)的意思:忧劳指忧虑和劳累。
谕檄(yù xí)的意思:指君主下发的檄文,用以传达重要指示或宣告政策。
吁谟(yù mó)的意思:指求助或征求意见。
战士(zhàn shì)的意思:指参加战争并勇敢作战的人,也泛指为了某种事业而奋斗的人。
忠诚(zhōng chéng)的意思:忠诚指对于事业、国家、家庭或朋友保持坚定信念和忠诚的品质。
- 鉴赏
这首《赋边诗》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展现了其对边疆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忠诚与勇敢的颂扬。全诗通过描绘边疆烽火连天、臣子忧劳国事的情景,展现了边防将士的艰辛与牺牲。同时,诗中也强调了不应轻言和议,而应以忠诚和勇气面对外敌,体现了作者坚定的国防立场和民族气节。
首句“九边烽火四方闻”描绘了边疆危机四伏的紧张局势,烽火连天,警报四起,形象地展示了边防的严峻形势。接着,“臣子忧劳为国分”则点明了朝廷官员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辞辛劳,日夜操劳,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民部岁赍供战士”一句,说明了国家对边防军的物资支持,每年都会提供必要的资源来保障战士们的生活和作战需要。“敕书时下励将军”则表明朝廷会适时下达激励命令,鼓舞士气,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莫将和议为筹策”,表达了作者反对妥协和议的态度,认为在面对外敌威胁时,应以坚决的抵抗和忠诚的行动作为主要策略。“但以忠诚谕檄文”,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认为在对外宣战或和平谈判的文书中,忠诚是最重要的原则。
最后,“廊庙吁谟心一定,折鞭堪逐虎狼群”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决策层的信任和支持,相信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坚信忠诚和勇敢能够战胜敌人,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激昂,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边防事业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