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十三日种竹》
《五月十三日种竹》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分得亭亭绿玉枝,雨馀生意阶墀

凌梢已展疏疏叶,护粉聊营短短篱

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在未能医。

人间此夜频前席凉月虚窗更自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短篱(duǎn lí)的意思:指篱笆短小,比喻能力或学识浅薄。

短短(duǎn duǎn)的意思: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分得(fēn de)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则进行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

更自(gēng zì)的意思:更加自由自在、更加放松自在。

阶墀(jiē chí)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地位。也用以比喻人的社会地位或身份。

凉月(liáng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因为秋天的月亮较为清冷,所以称之为凉月。

前席(qián xí)的意思:指在座次上排在前面的位置,也可用来比喻地位高、地位重要的人。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意满(yì mǎn)的意思:心满意足,满意而欣慰。

真是(zhē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真实性或确实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十三日文徵明种植竹子的情景与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生长的勃勃生机与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首句“分得亭亭绿玉枝”,生动地描绘了新植竹子的形态,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绿意盎然,展现出竹子的清雅之美。接着,“雨馀生意满阶墀”一句,通过雨后景象的描写,强调了竹子在湿润环境中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凌梢已展疏疏叶,护粉聊营短短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成长过程。竹梢上已经展开稀疏的叶片,如同守护着竹子的短篱笆,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里不仅表现了竹子的自然生长状态,也隐含了诗人对竹子的呵护之情。

“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在未能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移栽的喜悦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移栽竹子的过程让他感到欣喜若狂,也不担心世俗的困扰无法治愈。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最后,“人间此夜频前席,凉月虚窗更自宜”两句,描绘了诗人期待在夜晚欣赏竹子的情景。在凉爽的月光下,透过空荡的窗户,诗人想象着与竹子共度宁静的夜晚,更加适宜于心灵的沉静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形态及诗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诗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泊吴门忆初春送别群从

清尊曾忆饯年光,别酒临岐各尽觞。

棣萼几宵频入梦,竹林何处不相望。

春深江上蒲新绿,雨过湖边草自芳。

楚水吴山千万里,八行谁为寄家乡。

(0)

访何季常泛星岩

元气混高下,一泓天地清。

草楼如海幻,花砌与湖平。

以我浮家兴,因君破俗情。

云何重改卜,底事解相萦。

再订明朝约,岩头看月生。

(0)

古意·其八

明月沈大海,落花离故枝。

愁见东流水,汤汤无复期。

(0)

游南华寺

诸峰攒合翠如环,一带晴溪落远湾。

见说传衣推白足,偶然持钵访青山。

悟从无树非台里,道在林光水气间。

夜月晓钟曾对语,个中赢得片时閒。

(0)

七夕

凄凄鼓角乱更筹,细雨残灯客况幽。

老大无穷家国念,肯同儿女望牵牛。

(0)

元夜曲·其二

秃襟小袖紫罗鲜,结束龙阳解取怜。

口嚼槟榔簪茉莉,月明花下戏鞦韆。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