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李 裴 评 事 唐 /赵 嘏 塞 垣 从 事 识 兵 机 ,只 拟 平 戎 不 拟 归 。入 夜 笳 声 含 白 发 ,报 秋 榆 叶 落 征 衣 。城 临 战 垒 黄 云 晚 ,马 渡 寒 沙 夕 照 微 。此 别 不 应 书 断 绝 ,满 天 霜 雪 有 鸿 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兵机(bīng jī)的意思:指军事计划或战略策划。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不拟(bù nǐ)的意思:不计较,不在意。
从事(cóng shì)的意思:从事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断绝(duàn jué)的意思:指与人或事物的联系中断,不再有交往或联系。
寒沙(hán shā)的意思:形容寒冷而凄凉的沙地或沙漠。
鸿飞(hóng fēi)的意思:形容大鸟飞翔或大事业腾飞。
笳声(jiā shēng)的意思:笳声是指悲伤的音乐声,也可用来形容悲伤或哀怨的情感。
临战(lín zhàn)的意思:指临近战斗的状态或时刻。
满天(mǎn t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像漫天飞舞一样。
平戎(píng róng)的意思:平定战乱,使国家安定。
入夜(rù yè)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霜雪(shuāng xuě)的意思:形容严寒冰冻的景象或寒冷的气候。
夕照(xī zhào)的意思: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人生的晚年时光。
应书(yìng shū)的意思: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或经验来应对问题或情况。
榆叶(yú yè)的意思:榆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或亲情,比喻情意相投,情感深厚。
战垒(zhàn lěi)的意思:战垒指战争时建立的防御工事,也泛指用于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在引申义中,战垒还可以指代团结一致、坚守阵地的集体或个人。
照微(zhào wēi)的意思:仔细观察,细致察看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 翻译
- 边疆官员深知军事机要,一心只想平定战乱不想回家。
夜晚的胡笳声中夹杂着白发,榆树叶飘落,如同征人的衣裳告秋。
城池靠近战场,黄昏黄云笼罩,马儿踏过寒冷的沙地,夕阳微弱。
这次分别后,通信不会中断,满天霜雪中仍有鸿雁飞翔传递消息。
- 注释
- 塞垣:边疆,指边境地区。
从事:官职名,这里指边疆官员。
笳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声音。
榆叶:榆树的叶子,象征秋天的到来。
战垒:战争中的防御工事。
鸿飞:大雁飞行,常用来象征书信或远方的思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中将领即将出征的场景,通过对战事和离别的刻画,展示了古人在边塞戍守中的悲壮与孤独。开篇“塞垣从事识兵机”表明诗人对于战争的熟悉与准备,而“只拟平戎不拟归”则透露出将领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返回故土的无奈。
“入夜笳声含白发”一句,通过笳声和白发,传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的心境,可能是岁月流逝,也或许是离别家乡之感。而“报秋榆叶落征衣”则直接点出了秋天的到来,自然界的变化与将士们即将启程的征服。
接着,“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两句,则描绘了边塞之战的紧张氛围以及时间的推移,从白天到夜晚,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边境。
最后,“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一句,以书信和远去的大雁比喻表达了离别之情深且难以言传,同时也寓意着信息的隔绝和彼此间精神上的连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胜利、归乡和友情的无尽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上海棠·其二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
兰房绣户厌厌病。叹春酲、和闷甚时醒。
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熏笼消歇沈烟冷。
泪痕深、展转看花影。漫拨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
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
题望海亭亭在卧龙绝顶
瑞龙千丈何蜿蜒,苍鳞翠鬣翔江边。
路逢镜湖乃下驻,玩珠不去知何年。
七州元帅拥画戟,全家终日楼居仙。
霜笳一曲入银汉,碧瓦万叠浮岚烟。
其间望海最杰观,疏豁坐占蓬莱先。
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鼍出没阑干前。
手扪心房倚北斗,眼中万象俱森然。
尚书唤客共领略,远坊十里闻管弦。
从容赋诗出妙思,超绝欲拍微之肩。
坐中有客垂九十,追逐无路空自怜。
夜阑客散公归院,笙歌隐隐在半天。
向来老客今何处,菱唱三更起钓船。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