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西 川 惠 光 大 师 昙 域 唐 /齐 己 禅 月 有 名 子 ,相 知 面 未 曾 。笔 精 垂 壁 溜 ,诗 涩 滴 杉 冰 。蜀 国 从 栖 泊 ,芜 城 几 废 兴 。忆 归 应 寄 梦 ,东 北 过 金 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精(bǐ jīng)的意思:形容写作或绘画技艺极为精湛的意思。
禅月(chán yuè)的意思:指禅宗修行者在月明之夜参禅静坐,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东北(dōng běi)的意思:指中国地理方位中的东北方向,也泛指边远、偏僻之地。
废兴(fèi xī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失去兴盛、衰落。
金陵(jīn líng)的意思:指南京市,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城市。
名子(míng zǐ)的意思:指名声、名誉。
栖泊(qī bó)的意思:指动物栖息或人居住的地方。
诗涩(shī sè)的意思:形容诗词难懂、晦涩难解。
蜀国(shǔ guó)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也用来比喻一个地方的繁荣和富饶。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芜城(wú chéng)的意思:指草木繁茂、城市繁华的景象。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有名(yǒu míng)的意思:有名指的是名声大,广为人知。
- 翻译
- 禅月有一个响亮的名号,虽然相互了解但从未见过面。
他笔下精妙的文字如同墙壁上的清泉流淌,诗歌质朴犹如滴在冷杉上的冰珠。
他曾在蜀国四处漂泊,也见证了芜城的多次兴衰更替。
想回家时应该会寄托于梦中,梦里往东北方越过金陵而去。
- 注释
- 禅月:指的是一位以‘禅’为号的诗人或高僧,这里代指某位具体的人物。
相知:相互了解,心灵相通。
面未曾:从未见面。
笔精:文字精妙,笔法高超。
壁溜:形容文字流畅如墙壁上的水流。
诗涩:诗歌语言质朴,不加雕饰。
杉冰:比喻诗歌清冷纯粹,如同冷杉树上的冰晶。
蜀国:古代地区名,大致位于今天的四川一带,这里指诗人曾游历或居住的地方。
栖泊:漂泊,流离失所。
芜城:可能指代某个历经沧桑变化的城市,具体可指扬州,历史上多次被毁又重建。
忆归:思念家乡,想要回去。
寄梦:通过梦境寄托思乡之情。
东北:方位词,指某个方向,这里指引向金陵的方向。
金陵:古称,今江苏南京,历史上多次为都城,文化繁荣。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禅月,即指月光下进行禅修的场景,而“名子”则是对西川惠光大师昙域的尊称。诗人虽未曾与之面对面相识,但心灵上已有深厚的相知。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这里通过写作和诗歌来表达情感。“笔精”指的是诗人的文采,“垂壁溜”形容字句如流水般自然而出;“诗涩”则表明诗人对诗的要求极高,追求质朴深远的意境,而“滴杉冰”则是将这份严谨比喻为像冰一样清冽。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蜀国”即今四川一带,这里“栖泊”指的是长期居住,而“芜城”则是荒废的城市,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忆归”即回忆归去的情景,“寄梦”则是通过梦境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东北过金陵”则是在空间上延伸这种思念,金陵古城,如今的南京,是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写作、自然和故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