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杨 次 公 春 兰 宋 /苏 轼 春 兰 如 美 人 ,不 采 羞 自 献 。时 闻 风 露 香 ,蓬 艾 深 不 见 。丹 青 写 真 色 ,欲 补 离 骚 传 。对 之 如 灵 均 ,冠 佩 不 敢 燕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不采(bù cǎi)的意思:指不采取行动或不接受事物。
春兰(chūn lán)的意思:春天盛开的兰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冠佩(guān pèi)的意思:戴上帽子和佩饰物。也指担任高官重要职务。
离骚(lí sāo)的意思:指离散、离别之愁。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露香(lù xiāng)的意思:指人或物散发出的香气,也可以指人或物显露出的美好品质或才能。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蓬艾(péng ài)的意思:形容状况艰苦、贫困。
闻风(wén fēng)的意思:指听到某人或某事的消息,立即有所行动或作出反应。
写真(xiě zhēn)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逼真、真实。
真色(zhēn sè)的意思:真实的颜色或真实的本色
之如(zhī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状态或特征与另一物或另一人相似。
- 注释
- 春兰:春天的兰花。
美人:美丽的女子。
羞:感到羞涩。
自献:自我奉献。
风露香:清新的风露香气。
蓬艾:蓬蒿艾草。
深不见:难以寻觅。
丹青:绘画(丹青是中国画的两种颜色,这里代指绘画艺术)。
写真色:描绘真实的色彩。
《离骚传》:屈原的名作《离骚》。
灵均:屈原的别称。
冠佩:穿戴整齐。
不敢燕:不敢随意。
- 翻译
- 春天的兰花像美丽的女子,即使不被采摘也自感羞涩而献出芬芳。
时常能闻到清新的风露香气,但深藏在蓬蒿艾草中难以寻觅。
想要用丹青描绘她的真色彩,来丰富《离骚》这部传世之作。
面对她如同遇见屈原,我连穿戴整齐都不敢随意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题杨次公春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需强求即可自自然流露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淡远。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两句,通过将春兰比作美丽的女子,用以形容其天然无需勉强就能散发迷人的魅力,这里的“羞”字,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柔情。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写出了诗人偶尔听闻春兰的清香,但又因为其生长在蓬艾之中,不易被发现,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微妙的情境,既有感官上的享受,也有对隐逸美好的赞扬。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春兰之美的高度评价,以至于想要用最真挚的颜料去描绘它,并将其与古代名篇《离骚传》相提并论,显示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深刻欣赏。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将自己比作才华横溢的屈原(又称灵均),但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前辈,也不敢在春兰面前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功业。
整首诗通过对春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传承以及个人谦逊态度的一种深刻体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