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螳螂》
《螳螂》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玄蝉无所营,风露凄清

执翳机何密,当车勇自轻。

将迷黄雀患,已变玉琴声。

得丧还相召,南华所以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丧(de sàng)的意思:指因得了某种不幸或灾祸而丧失了某种东西或处境变得糟糕。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还相(hái xiāng)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样子或状态,恢复正常。

南华(nán huá)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华夏人,也泛指南方人。

凄清(qī qīng)的意思:形容寂寞冷清,凄凉无人。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玄蝉(xuán chán)的意思:指伪装、假扮。

玉琴(yù qín)的意思:比喻音乐技艺高超,琴音悦耳动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螳螂在秋风冷露中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昆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玄蝉无所营”,以蝉开篇,暗示蝉虽忙碌于生,但对螳螂而言,外界的忙碌与它无关,引出螳螂独立于世的视角。接着“风露正凄清”点明时节,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为螳螂的出场营造背景。

“执翳机何密,当车勇自轻。”这两句描述了螳螂的动作与心态。它在密林中悄无声息地等待,仿佛在编织着捕食的网,而面对即将到来的猎物,它展现出的勇气却显得轻盈,似乎对即将发生的捕食行动既充满期待又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将迷黄雀患,已变玉琴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螳螂的捕食行为比作即将演奏的玉琴之音,预示着一场即将发生的“音乐”——即捕食过程,充满了紧张与美感。

“得丧还相召,南华所以惊。”最后两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生命中的得与失是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哲学思考。引用《南华经》中的思想,强调了生命中变化无常的本质,以及个体在面对生死、得失时所应持有的超脱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螳螂这一小生物的观察与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重九日曹纕蘅向仲坚邀至灵光寺登高

白日销沈兵气昏,漫持热泪洒中原。

燕辽一战民应尽,江海横流溺岂援。

玉貌无求犹不去,西山始到欲何言。

残年残世还相对,便乞馀杯酹断魂。

(0)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其三

尚忆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

谁言后死无穷感,惭负先生远到期。

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

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0)

渝州歌

渝州去成都,水程千四百。

水大三日程,水小十三夕。

半路胭脂河,流出猩红色。

一夜到渝城,城边有粉穴。

胭脂嫌太红,粉水嫌太白。

君持二水归,盥作朝霞雪。

海棠溪边人不知,莫寄成都濯锦儿。

(0)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其二

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

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

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

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

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

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

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

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

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

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

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0)

秋寻碧云寺失道夜宿田家

莫色落疲驴,荒郊暝绿芜。

看山迷大野,失道问樵夫。

土锉烟俱寂,荆扉夜独呼。

人生原逆旅,镫话慰穷途。

(0)

霜叶飞

海风吹老敧檐树,幽窗凉夜偏早。

前尘依约越中山,问甚时重到。忆俊侣、英游不少。

金鞍宝马呼鸾道。更珠江浩渺。

良月滟、笙船众花,齐映欢笑。

因甚耆彦风流,十年前后,新坟尽长秋草。

江山满目泪沾衣,是而今怀抱。算不及、魂归朱鸟。

波涛万顷珠沈了。

待近约、梁鸿去,踏遍千山,万山斜照。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