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面和云坐,花根带土移。
竹斜当径笋,松斫逼楼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于春日溪边的静谧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联“众山围四合,月色到门迟”,以群山环绕、月光渐至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山的四围,仿佛是自然界的屏障,而月色的缓缓降临,则增添了几分时间的缓慢感,暗示着夜晚的来临。
颔联“石面和云坐,花根带土移”,进一步描绘了寓居环境的自然之美。诗人坐在与云相接的石头上,感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而花根带着泥土的痕迹被移动,既体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生活的变迁与流转。
颈联“竹斜当径笋,松斫逼楼枝”,则将视线转向了寓居地的近景。竹子斜斜地挡住了小径,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新生;而松树的枝条几乎触及房屋,不仅展示了树木的高大与茂盛,也寓意着自然界的伟力与人的居住空间的紧密相连。
尾联“正抱流年恨,芳春不我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春光的渴望。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诗人却似乎被某种情绪所困,未能完全领略其间的美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寓居生活中的独特体验与情感世界,既有对外在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