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橐(bǐ tuó)的意思:指文人的工具,也比喻文人。常用来形容才情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操笔(cāo bǐ)的意思:用笔书写或绘画。
承明(chéng míng)的意思:接受明主的命令或指示,承担责任。
飞挽(fēi wǎn)的意思:形容事情非常紧急,仅剩下最后一线希望。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甘泉(gān quán)的意思:指清净甘美的泉水,比喻清净美好的生活环境或人心境。
句注(jù zhù)的意思:句子的结尾加上注解,用以解释或强调句子的意思。
六传(liù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快速,形容传播速度极快。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声华(shēng huá)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光彩照人。
侍臣(shì chén)的意思:侍奉在君主身边的官员。
行操(xíng cāo)的意思:指遵守规章制度,严格遵行军事纪律。
障塞(zhàng sāi)的意思:障塞指阻碍、堵塞,形容道路或事物的通行受阻。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送郭学宪舜举参藩山西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郭学宪出使西藩的情景,以及对其才华与功绩的赞誉。
首联“行操笔橐事櫜鞬,西使声华六传前”点明了郭学宪作为使者前往西藩的使命,其声名远播,先于六传之前就已经闻名遐迩。这里的“笔橐”和“櫜鞬”分别代表文具和弓箭袋,象征着郭学宪不仅有文才,还有武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使者。
颔联“飞挽独悬秦障塞,封疆犹画晋山川”描述了郭学宪独自一人肩负重任,飞速前行,跨越了秦地的边防要塞,保护着国家的疆域安全。这里以“飞挽”形容行动之迅速,以“独悬”表现其孤军奋战的英勇,同时也暗示了郭学宪对边防的重视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守。
颈联“迎营句注能千里,忽厌承明已几年”进一步赞扬郭学宪的才能与贡献。句注山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此处用“千里”来形容郭学宪的影响力和治理能力之广。而“承明”则指代朝廷,暗示郭学宪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贡献,同时“厌”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意味着郭学宪在朝廷服务多年。
尾联“严助召还堪计日,侍臣如雨在甘泉”以汉代著名文学家严助为例,比喻郭学宪受到朝廷的重视和召回,如同严助被召回一般,可以期待郭学宪的归来。同时,“侍臣如雨在甘泉”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官员在甘泉宫等待郭学宪归来的场景,体现了郭学宪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众望所归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郭学宪作为使者和官员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溪山
大溪昔日风光好,十家五家同一保。
鸡犬相闻达曙喧,晓钟递击无昏早。
山人居山只食山,种得稻粱心亦閒。
取柴斫竹白云里,筑埧分泉绿树间。
山入于此自云乐,饱食安眠甘澹薄。
里胥无复夜惊呼,足迹都忘到城郭。
梵宫禅伯亦风流,辄与文人相唱酬。
僧堂懒作六时礼,客馆偏能几日留。
吁嗟此事犹眼见,倏忽光阴去如箭。
至今惟有三家村,出入豺狼心胆战。
相逢路上多含哀,辛苦如何说得来。
只将筋力付流水,空把形容同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