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行 遇 小 雨 宋 /冯 时 行 小 雨 暗 两 岸 ,孤 舟 撑 一 篙 。清 同 寒 鹭 迥 ,愁 与 暝 云 高 。已 判 乱 波 色 ,时 饶 点 鬓 毛 。三 农 有 重 赋 ,为 汝 喜 如 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波色(bō sè)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轻佻放荡,不庄重正派。
点鬓(diǎn bìn)的意思:指男子年纪渐长,鬓角开始出现白发。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寒鹭(hán lù)的意思:
鹭鸟近水,常栖食于水中、水边,故称寒鹭。 唐 唐彦谦 《东韦曲野思》诗:“野莲随水无人见,寒鷺窥鱼共影知。” 唐 李洞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诗:“印牀寒鷺宿,壁记醉僧书。”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小雨(xiǎo yǔ)的意思:指小而细的雨。
雨暗(yǔ àn)的意思:指雨天阴沉暗淡,形容天空阴云密布,没有阳光。
重赋(zhòng fù)的意思:重新赋予,再次给予
- 翻译
- 细雨悄悄润湿两岸,我独自划着小舟前行。
清澈如寒鹭的清冷,我的忧愁比暮色还要高。
眼前波涛纷乱,不时打湿我的鬓发。
农民们承受着重税,但想到能因你(指小舟)而感到一丝欣慰。
- 注释
- 小雨:形容雨势细微。
两岸:江河的两边。
孤舟:单独的小船。
撑:划船。
一篙:一根竹竿,用于撑船。
清:清澈。
寒鹭:一种体态清瘦的水鸟。
迥:迥异,不同。
愁:忧愁。
暝云:傍晚的乌云。
判:看破,分辨。
乱波色:动荡不安的水面颜色。
点鬓毛:打湿头发。
三农:泛指农业,古代中国分为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
重赋:繁重的赋税。
喜如膏:喜悦如同膏油,形容极度的欣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小雨景象。诗人通过“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画面,小雨浸湿了河岸,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水中缓慢地移动,用篙划破水面的平静。接着,“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则将这种宁静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着那清冷的空气和远处的鹭一起升腾,与晚霞下的高云共存,显得有些忧郁。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中,“乱波色”指的是水面的波纹,这里用“已判”意味着诗人已经洞察了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而“时饶点鬓毛”则是说在这样的静谧氛围中,偶尔有几滴雨珠落在头发上,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之笔。
最后,“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税收政策的关注和同情。这里的“三农”指的是农民,而“重赋”则是沉重的赋税。诗人通过“为汝喜如膏”来表达,如果能减轻这些税负,人民将会像对待珍贵的膏药一样感到喜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深刻的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埽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买陂塘.五首·其五
买陂塘、尽栽莲种,白莲花比红好。
贪伊多藕休伤叶,看作露房偏早。花卖了。
把叶叶、香萝包饭尝新稻。芙蓉半槁。
又子乳茨菰,笋肥茭白,生满接洲岛。
荷花荡,似向姑胥取到。菱歌禁得多少。
鵁鶄鸂鶒休争宿,尽有五湖烟草。君莫笑。
舟上女、搴裙踏藕多娇小。莲茎弄倒。
令谁佩风裳,三秋历乱,蒲柳笑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