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桤当我门,昔种不盈把。
风吹枝峥嵘,坏我屋上瓦。
樵儿驱之去,不去反怒嗔。
比邻(bǐ lín)的意思:比邻是一个代指邻居或者邻近的意思。它用来形容人们之间关系亲密或者相互之间距离很近。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长大(zhǎng dà)的意思:指人的身体逐渐长高、长胖,或者指人的心智逐渐成熟、长进。
怒嗔(nù chēn)的意思:愤怒和发火。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曲直(qū zhí)的意思:表示对人的品行、行为是否正直、诚实进行评判。
容舍(róng shè)的意思:宽容接纳,不计较小节。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小过(xiǎo guò)的意思:指小的过失或过错。
盈把(yíng bà)的意思:形容物品或数量非常充足。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这首诗以桤木的成长与屋瓦的损坏为线索,描绘了邻里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诗人通过描述桤木从幼苗到成材的过程,以及它对房屋的影响,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桤木的生长壮大,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引发了对房屋结构的挑战,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迁。
“两桤当我门,昔种不盈把。” 开篇即以桤木的种植与成长开始,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推移。桤木最初仅是一把之小,却在十年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不仅是自然生长的奇迹,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
“十年各长大,我屋在其下。” 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桤木与房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本微不足道的桤木如今已高大挺拔,甚至遮蔽了房屋,暗示了生活中某些看似微小的事物,随着时间的积累,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风吹枝峥嵘,坏我屋上瓦。” 风吹动桤木的枝条,不仅破坏了屋上的瓦片,更象征了外界环境对生活的冲击。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考验。
“伐桤伤屋甚,小过且容舍。” 为了保护房屋免受桤木的进一步损害,人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砍伐桤木。这一决策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危机,但也揭示了在面对自然与生活中的冲突时,人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樵儿驱之去,不去反怒嗔。” 樵夫试图驱赶桤木离开,但桤木却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情感交流。
“岂不有曲直,但念是比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桤木与房屋之间关系的思考。尽管桤木的生长对房屋造成了影响,但考虑到邻里之间的关系,人们还是选择了容忍和共存。这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冲突时,寻求和谐共处之道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桤木与房屋的故事,探讨了时间、成长、变化、冲突与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