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暨阳居四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泊名利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这里,“暨阳居”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而“已见月四周”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速率,即在这个居所里已经看到了许多次满月到亏的变化。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季节的更替也显得那么迅速。这里,“流年”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不我谋”表示时间并不会按照个人的愿望而改变,“寒暑忽已遒”则是对季节变化速度的感叹。
“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态度。即便是在年老时,也没有什么值得叹息的,而如果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情况。
“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劝诫后辈,要珍惜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因为到了老年,这些能力和机会都可能不复存在了。这里,“子”指代后世或晚辈,“今”强调当前的时间点,“用力薄”则是对当下努力的提醒,而“暮齿将何收”表达了对于未来老年的担忧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月亮的周而复始和季节的更迭,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后辈的期望,即珍惜现在,不要错过任何可以留下痕迹的时光。
潍阳三月花正妍,小家女儿登鞦韆。
中央立木上如盖,盖端周密朱绳悬。
危梯摇摇与绳接,攀援直上肩摩肩。
下有壮夫作驴马,转柱如毂不待鞭。
蜘蛛搏丝足拳曲,风吹蝴蝶飞上天。
眼花心眩不可状,掌中安得裙留仙。
可怜徒博行人笑,十万何曾名一钱。
吁嗟薄俗当可革,黑索何时驴马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