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声四韵·其十四》
《平声四韵·其十四》全文
明 / 许国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深夜相怜忆,寥寥岭外寒。

司空笔疏,我友惠文冠。

臂指偏能大,犬羊犹尚残。

深惭蒲柳质,往亦过惊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臂指(bì zhǐ)的意思:指点、引导

笔疏(bǐ shū)的意思:指书写或记录得非常详细和清楚的文字。

惠文(huì wén)的意思:指言辞文雅、富有教益的文章或言辞。

惊湍(jīng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引申为形势危急或事态紧张。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蒲柳(pú liǔ)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柔弱,软弱无力,缺乏韧性。

犬羊(quǎn yáng)的意思:指狗和羊,比喻人民和官吏。

深夜(shē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沉时刻,通常指夜晚较晚的时间段。

司空(sī kōng)的意思:司空表示常见、平凡、普通的意思。

相怜(xiāng lián)的意思:相互怜悯、同情对方的困境或不幸。

犹尚(yóu shàng)的意思:犹豫而尚未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

惠文冠(huì wén g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文采、才华或学问在同辈中独占鳌头的意思。

鉴赏

此诗描绘了深夜中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美。首句“深夜相怜忆”直接点明主题,深夜时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接着“寥寥岭外寒”一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寒冷的感觉,暗示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司空刁笔疏,我友惠文冠”两句,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赞扬友人的才华。司空指的是古代的官职,这里借指友人;“刁笔疏”形容文笔犀利,构思巧妙;“惠文冠”则比喻友人的文章如同华丽的帽子,高居榜首,显示其文采斐然。

“臂指偏能大,犬羊犹尚残”两句,可能是在描述友人的某种技艺或品质,臂指大可能象征力量或自信,犬羊尚残则可能是比喻对手或困难虽在,但并未完全克服,强调了友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最后,“深惭蒲柳质,往亦过惊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友人之间差距的自谦之感,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钦佩。蒲柳质在这里可能是指自己如蒲柳般平凡,而友人却能像穿越急流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才华、勇气的赞美,以及自我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许国佐
朝代:明

许国佐(一六〇五 — 一六四六),字班王,一字钦翼,号旧庵。揭阳人。性豪宕不羁,嗜酒,工诗。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富顺县知县,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归养。清世祖顺治三年,刘公显破揭阳,母被拘。国佐自缚前往,请以身代,并系之,拷掠无完肤,厉声大骂而死。时以为死孝云。有《百洲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题马图·其一

五花云散玉连钱,记得回朝下九天。

不用盖鞍黄帕子,绛袍人立御门前。

(0)

题扬州玩月图

好月多情不待招,满江风露夜迢迢。

分明记得扬州见,只欠琼花与凤箫。

(0)

美妾换马

妾重千金躯,君爱千里足。

共怜逸足疾如飞,谁念贞妾美如玉。

妾今出门去,无复侍华堂。

寸心何以报,愿作青丝缰。

(0)

题扇赠万玉立

枇杷雨足风日清,故人别我豫章城。

相思一日复相见,使我白发生千茎。

章江碧树三十里,马蹄蹴蹋青云起。

问谁此地最知心,槐里堂中好兄弟。

(0)

鹊轩行

阿母昔年生子时,灵鹊群飞庭树枝。

自从阿母生子后,一月一年来上楼。

人言鹊声能送喜,为报君家得贤子。

十龄能读书,二十走马青云衢,三十得官东海隅。

阿母骑鸾上天去,故巢几度空山雨,鹊声犹绕庭前树。

子今远游天一方,不见白头在中堂,但闻唼唼鸣朝阳。

唼唼复唼唼,风吹庭树叶。

叶落枝头还再生,安得母来闻鹊声。

(0)

春夜听何山人弹琴制乌夜啼曲

梨花月白春冥冥,城乌夜啼当二更。

白头老翁识乌语,挥弦弹作乌啼声。

初弹翩翩飞绕树,再弹哑哑栖不住。

雌雄引子复回翔,下上呼群自来去。

高逼天门清露寒,牵牛蹋浪银河乾。

低翻塞草黄云晚,秦女思家玉关远。

联联绵绵忽作行,恍然无声风满堂。

老翁拂袖入门去,海日杲杲生东方。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