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斑白(bān bái)的意思:斑驳而白,形容物体表面上有斑点,而颜色又主要是白色。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汗青(hàn qīng)的意思:指历史。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尚可(shàng kě)的意思:指令人满意或者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
俗子(sú zǐ)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缺乏修养的人。
苔衣(tái yī)的意思:指长期不洗不换的衣服,比喻长期不变、不更新。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玄经(xuán jīng)的意思:指深奥、玄妙的经典或学问。
- 注释
- 俗子:指普通人,非高雅之士。
幽扉:幽深的门扉,隐秘的住所。
扃:关闭,这里指不需要紧闭。
苔衣:长满苔藓的门,形容环境清冷。
斑白:形容头发花白,暗示岁月流逝。
汗青:古代用竹简写字,汗青代指史书,这里指留下历史记录。
閒:同'闲',空闲。
玄经:深奥的经典,可能指佛经或道家经典。
- 翻译
- 平常人自然不会来,幽深的门无需紧闭。
苔藓覆盖的门与月光共眠,山间雨声和泉水声交织。
有头发的人也已斑白,无名之人也能名留史册。
我不应对此感到清闲,还能研读深奥的经典。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景。"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以及对山居生活的自在选择,门扉无需紧闭,因为没有俗人来访。接下来的"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通过写实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苔藓覆盖的衣物与月光同眠,聆听山间雨声和泉流声,生活简静而富有诗意。
"有发徒斑白,无名入汗青",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年华老去,但并未追求世俗功名,而是甘愿默默无闻,让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淡然的痕迹。最后两句"未应閒此事,尚可扫玄经",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坚守,即使在闲暇时光,也愿意研读深奥的经典,保持精神上的充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形象,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梅花引.秋声
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
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
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
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
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沈吟。
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
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
露华.残月
银钩一曲,正别苑凄清,夜气如沐。
巧门弯环,怕共玉绳低触。
独自悄步花间,长被素娥偷瞩。
人静后,西厢影单,伴我幽独。
长安一片寒玉,有万户砧声,相对私祝。
别酒乍醒何处,柳岸风促。
夜久忽上梧梢,错认曙生林木。
池水畔,平明有人坐掬。
小若皋.三弟作咏史一阕,多壮语。爰反其体为赋此解,即用原韵
罗袜留香,锦囊遗恨,惹起后人遐思。
漫消魂、玉树临风,金莲贴地。
夜半无人私语,千古争传艳史。
问因何、一往深情如此。粉黛三千,楼台十二。
尽歌舞、朝朝暮暮,无那风流情味。道今日,登仙矣。
蜀道回车,吴宫成沼,天道本如斯耳。
又管甚、儿女牵情,英雄短气。
嬴得春花秋月,老向温柔乡里。
总不过、人生行乐而已。铜雀何存,锦帆长逝。
便江山、百世犹新,已伴秋萤木魅。呜咽甚,清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