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金门》
《谒金门》全文
清 / 杨玉衔   形式: 词  词牌: 谒金门

认错蜃气空濛楼阁十九耕耘无一穫。

有情仍纸薄。无力絮花漂泊。管甚坠茵黏幕。

偶傍鞦韆红锦索。也须防燕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耕耘(gēng yún)的意思:指农民进行耕作和播种的劳动。比喻辛勤努力地工作或经营。

空濛(kōng mé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晰,缺乏实质内容。

楼阁(lóu gé)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也比喻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事业。

漂泊(piāo bó)的意思:指人在外地流浪、无固定居所的状态。

认错(rèn cuò)的意思:承认错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

蜃气(shèn qì)的意思:指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况。

十九(shí jiǔ)的意思:十九表示数量大,形容很多。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也须(yě xū)的意思:也需要;也必须

有情(yǒu qíng)的意思:指有感情、有情义。

鉴赏

这首《谒金门》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

“蜃气空濛楼阁”,开篇即以蜃气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楼阁悬浮于缥缈的雾气之中,引人遐想。接下来,“十九耕耘无一穫”一句,揭示了农事的艰辛与收成的不易,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却收获寥寥的感慨。

“有情仍纸薄,无力絮花漂泊。”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纸薄象征着脆弱的情感,絮花则代表随风飘荡的无依无靠,两者都暗示了情感的脆弱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管甚坠茵黏幕,偶傍鞦韆红锦索。”这两句描绘了生活中的小景,无论是坠落的茵席粘在帷幕上,还是偶然靠近的鞦韆与红锦索,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蕴含着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接受。

最后,“也须防燕觉。”一句提醒人们,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需警惕那些可能带来变化的因素,如燕子的察觉,寓意着生活中的变数与不可预知性。

整体而言,《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命运与存在的哲学反思。

作者介绍

杨玉衔
朝代:清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猜你喜欢

晚过易水吊荆轲

夕阳欲堕天茫茫,风狂振地惊沙黄。

易水当前忽横道,寒流呜咽摧肝肠。

忆昔荆轲自此去,悲歌见志慨以慷。

誓不生还报太子,冲冠怒已倾秦皇。

献图上殿舞阳怯,霜锋陡闪虹霓光。

祖龙绕柱骇且走,虎狼不得夸刚强。

吾谋不就吾死耳,受恩敢以头颅偿。

食人之食死人事,壮哉此语卿能当。

或云计则谬,剑术非其长。

责人无难古所病,懦夫壮士谁低昂。

六国谋臣尽踵此,岂待楚火焚咸阳。

英雄报君只有死,利钝成败归苍苍。

此时月出寒于霜,欲持杯水酬国殇。

冰澌凛冽手易伤,吊古不见空徬徨。

北风复起号枯杨,恍闻击筑声悲凉,壮魂或来依我傍。

(0)

孟夏山中晚坐

孟夏变物候,景仄风光稀。

石林湛雨气,山月连阳晖。

鸟语遍幽涧,人声隔翠微。

弹琴迟渔者,衣上落英飞。

(0)

少年

少年游侠五陵豪,意气如云照锦袍。

寒锁画楼封豆蔻,春回别馆醉葡萄。

惯抛金弹飞黄捷,学舞龙泉太白高。

行乐不须辞秉烛,朱门台榭易蓬蒿。

(0)

过巩鸿图都尉故居

彩云萧史旧门阑,绮榻香销蕙草残。

冠玉人偏轻鼎镬,餐霞骨合返旃檀。

封章洒血心犹在,花月联吟梦已寒。

定是神仙饶慧福,乐昌鸾镜不禁看。

(0)

白云涧

长白山中好崖谷,翠飞岩高削苍玉。

我来结茆卧其下,老树当门一溪绿。

吾家康乐真绝尘,夙昔本是青云人。

偶然高躅爱幽独,白云涧北卜居新。

野径纡回抱丹嶂,草阁茆檐势相向。

细雨春花两蜡屐,落日秋风一藤杖。

相过相对每经时,幽意但有闲云知。

青林夜黑兀然坐,玉液黄芽流口脂。

我无灵药身转老,欲鍊大还苦不早。

如君仙骨自天生,肯使容颜就枯槁。

何日丹成谢世情,云车风马来相迎。

我乘白鹿君黄鹤,共向三山顶上行。

(0)

偶题

程日多清课,操功不厌深。

看云消妄相,调鹤息机心。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