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夫石》
《望夫石》全文
明 / 梁维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登高怀远戍,归路泯泯

别浦帆影,前山望马尘

徒伤千里目,谁托百年身。

此意那能展,翻为石上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别浦(bié pǔ)的意思:指人们离开故乡、远离家乡,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帆影(fān yǐng)的意思:帆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船帆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影响。

高怀(gāo huái)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广阔,志向高远。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怀远(huái yuǎn)的意思:怀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马尘(mǎ chén)的意思:指马蹄踏地扬起的尘土,比喻行走或奔驰时所产生的烟尘。

泯泯(mǐn mǐn)的意思:泯泯指完全消失或彻底失去。形容事物不复存在或不可恢复。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远戍(yuǎn shù)的意思: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边疆或外地从事战争、巡边等军事任务。

千里目(qiān lǐ mù)的意思:形容人的眼光高远,能够看得远,洞察事物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望夫石》由明代诗人梁维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

首联“登高怀远戍,归路竟泯泯”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的边防之地,心中满是对亲人归来的期盼,然而归路却显得如此渺茫,暗示了亲人可能的离散或未知的命运,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

颔联“别浦看帆影,前山望马尘”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站在水边,望着远处帆影飘渺,山前马尘飞扬,这些景象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想象,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帆影和马尘都象征着行旅之人,表达了诗人对亲人行踪的牵挂与期待。

颈联“徒伤千里目,谁托百年身”情感更加深沉,诗人因思念而伤神,目光虽远及千里,却无法触及亲人的身影,心中的忧虑和无奈溢于言表。同时,对“百年身”的担忧,意味着对长久分离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此意那能展,翻为石上人”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收束全诗,诗人的情感似乎已超越了个人的悲欢,化为了对永恒与不变的思考。这里的“石上人”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寄托了对永恒情感的向往。

整体而言,《望夫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梁维栋
朝代:明

梁维栋,字完太。恩平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贡生,后任陕西同州州同,两视州篆,政绩大著。将不次擢,遽谢病归。寻幽山水间,吟咏自适,以寿终。有《水阁诗钞》。民国《恩平县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初夏六首·其三

近午初微暑,侵晨尚薄寒。

暗窗蚕绩响,危栋燕泥乾。

问价纤絺贵,寻盟旧扇完。

野人言麦熟,出郭好同看。

(0)

至后承元煇见和复次韵书病中近况十首·其三

昔可今恶可,人能我不能。

已无换马妾,惟有打门僧。

幼妇惭前作,愚公定别称。

少狂老方悔,焉用一科登。

(0)

次韵汪翔甫读予诗稿见寄二首·其二

十年兵甲梦,投老卸戎装。

有药医诗病,无花恼梦香。

书明萤度几,簟冷竹遮床。

属与公携酒,蹉跎换岁阳。

(0)

次韵仇仁近用韵见示五首·其四

治任犹近旦中觿,旅次今移日至圭。

恶况味逢佳节序,懒情怀怯好诗题。

向来守黑元知白,几辈平东复镇西。

定是仇仙知此意,卜邻端欲共花溪。

(0)

次前韵赋隐居二首·其一

昆冈玉火脱焚如,万事灰心此定居。

今古真成一梦耳,行藏略算十年馀。

曾微实誉歌来暮,岂可虚言赋遂初。

邂逅乘车还戴笠,未妨多病故人疏。

(0)

十月六日小酌以自宝此身方有寿分韵得身字

一从鼙鼓沸烟尘,十士相逢八九贫。

梦境谁能为达者,醉乡犹幸属閒人。

剩留佳句传来世,谨护风寒养病身。

归去吾家有何物,岂无江水濯缁巾。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