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天籁》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与深远。
首句“静极初生动即消”,以“静”开篇,暗示了一种宁静至极的状态,随后“动即消”则巧妙地引入了动态的变化,形成一种从静到动,再回归静的循环过程,体现了自然界中动静相生的哲学思想。
次句“无端风雨入清霄”,描述了突然间风雨侵入清朗的天空,这里的“无端”二字,增添了意外和不可预测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隐喻了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挑战。
后两句“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转而探讨了在喧嚣尘世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声音。这里“元声”指的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可能是心灵的呼唤,也可能是大自然的回响。诗人通过对比“扰扰氛尘”与“寂寥”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与内在声音的追求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述菊三
秋深气悲天欲霜,荷枯桂落昼始凉。
篱根百本叶转盛,吐蕊未破先含芳。
园丁辨类若指掌,千百不爽何精详。
奇姿异色穷意态,风馨日耀随低昂。
浓者非肥澹非瘦,逸者疑狷疏者狂。
孤花单枝足谛玩,傲兀不屑脂粉妆。
风怀洗尽愈跌宕,如对高士谈沧桑。
一春红紫丝管腻,解秽羯鼓殊慨慷。
会心庶为知者道,自怪秋气归诗肠。
补作城南观菊酬侗伯息庵蛰云
黄华为鞠义无改,乙庵引经依古初。
渊明佳色乃正色,自黄而外皆可诛。
意严独抱《春秋》法,此法评菊真腐迂。
海滨岁岁菊尤盛,绚烂平淡态各殊。
南推扬州北燕市,斗奇誇异良可吁。
疏针阔瓣种数变,谬造名号堪笑娱。
津沽稍早江南晚,穿街联袂来吾徒。
纵观指点兴未尽,返舍弄笔规韩苏。
乞归一月绕篱下,却避雄作艰追趋。
移盆随意淡相对,何用高论争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