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庸 宋 /李 公 明 要 识 中 庸 义 ,中 庸 乃 是 庸 。不 须 求 胜 解 ,只 此 是 奇 功 。卓 卓 孤 峰 上 ,明 明 百 草 中 。若 将 声 色 舍 ,声 色 却 盲 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草(bǎi cǎo)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草药,也泛指各种各样的植物。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盲聋(máng lóng)的意思:盲聋指的是盲目和聋哑,形容人缺乏理性和明智,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和了解。
明明(míng míng)的意思:显而易见;明明白白地
乃是(nǎi shì)的意思:表示某个事物或情况的确实、不容置疑。
奇功(qí gōng)的意思:指非凡的技能或成就。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须求(xū qiú)的意思:迫切需要,急需
只此(zhī cǐ)的意思:只有这一个,仅此一次
中庸(zhōng yōng)的意思:中庸是指处事、言行等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卓卓(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非常出色、突出或杰出。
- 注释
- 要:关键。
识:理解。
中庸:折中、适度之道。
庸:平常、普通。
义:意义、道理。
乃是:就是。
不须:不必。
胜解:绝对正确的解答。
只此:仅仅这个。
奇功:特殊功绩。
卓卓:高耸的样子。
孤峰:独立的山峰。
明明:明亮清晰。
百草:各种草木。
声色:声音和色彩,泛指欲望。
舍:放弃。
却:反而。
盲聋:失去感知或听觉。
- 翻译
- 要理解中庸的真谛,中庸其实并不平凡。
不需要追求绝对的胜利答案,这样就已经是特殊的成就。
高耸的山峰上,明亮的百草丛中。
如果能放下声色之欲,那么对声色的感受反而会变得盲目或失聪。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公明的作品,名为《中庸》。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探讨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认为这种平和、适中的生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不需要过分追求胜解或奇特。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中庸”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同,它不追求过度的成功或者解释,而这种平实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成就。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清新的自然景象,“卓卓”形容山峰的高耸,“孤峰”则表达了它的独立与超脱;“明明”则是对小溪流水声音的描述,而“百草”则代表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生活境界。
最后两句,“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即使放弃了对声色世界的追求,但那些追求本身也可能变得如同失去了感官的人一样,对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庸”概念的探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平衡生活、超脱世俗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凰台上忆吹箫.美人胸
酥嫩云饶,兰香粉著,罗裙半露还藏。
乍领巾微褪,一缕幽香。
依约玉山高并,皑皑雪、宛在中央。
难消遣,填膺别恨,积臆春伤。闺房。
别饶光霁,只风月叨陪,侥倖檀郎。
更三生慧业,锦绣罗将。
云是扫眉才子,浑不让、列宿文章。
论丘壑,遥山澹浓,占断眉场。
击鼓催花
鼕鼕声响报花知,上苑春和次第吹。
第一承恩随鼓转,沉香亭北海棠枝。
鼕鼕声鼓六宫知,绿瘦红肥尽弄姿。
独有江梅催不理,楼东更鼓一灯支。
羯鼓声中芳信驰,春风先上海棠枝。
红尘一骑飞丹荔,又是君王鼓掌时。
唐宫花信日嫌迟,击鼓恩同雨露施。
转笑海棠开到未,沉香春梦正迷离。
耕山行
烈山焚长茅,漫天焚老木。
老木中焚空,葺茅以为屋。茅根可伐,树根难斸。
轮囷离奇不受犁,枉用驱来茧栗犊。
春初种烟,夏初种谷。五月绿云收,八月黄云熟。
深冬百昌尽,犹见蔓菁绿。山肥稍缩,树根稍秃。
水工开浚,上引飞瀑。
高高下下成良田,尽种黍稷与穜稑。
山高水深,水不上陆。蔗园茶陇,足供饘粥。
君不见塞翁之马有得失,耀德之陂旋反覆。
耕山成败人岂知,知者天边两黄鹄。
吁嗟乎,老农耕田不果腹,不耕村田耕山谷。
山中豺虎食人肉,今日吞声向山哭。
分咏罗汉松七排
罗汉何年化古松,西来佛祖剩遗踪。
散花天女梅为友,玉版禅师竹正宗。
竺国原留尊者号,秦官曾赐大夫封。
却因华盖留缨络,惯向寒山听鼓钟。
霜雪不移真色相,烟云长护怪形容。
三千世界同瞻象,十八名中此伏龙。
顶上圆光明月照,半空梵语好风从。
和南礼拜无量寿,乞与人间作颂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