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寒塞:寒冷的边疆地带。
无因:没有机会。
落梅:飘落的梅花,此处也指代思乡之情。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笛声:笛子吹出的声音。
劳劳亭:古时送别之地,位于今江苏南京,这里泛指离别场所。
春应度:春天应当已经过去了,这里指春天已到或时间流逝。
夜夜:每晚,强调持续性。
战未回:战争还没有结束,战士未能归来。
- 翻译
- 在寒冷的边塞无法见到飘落的梅花,胡人的笛声却将梅花吹奏进来。
劳劳亭上的春天想必已经到来,但城南每夜的战争仍未结束。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景象的诗,通过对梅花、胡人笛声和春夜战事的描写,表达了边塞将士孤独寂寞及对战争无休止状态的感慨。首句“寒塞无因见落梅”以梅花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孤寂之情的暗喻。接着,“胡人吹入笛声来”则是通过外来音乐传递出异族文化与战争氛围相交织的情景。
中间两句“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表现了边塞将士对春天的渴望和战争的无休止状态。这里,“劳劳”一词传达了一种艰苦与疲惆之感,而“春应度”则表明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希望能在春暖花开时获得片刻安宁。然而,“夜夜城南战未回”又将这种期待打破,指出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边塞城堡。
整首诗通过对梅、笛声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战争无尽循环的感慨,勾勒出了边塞生活的荒凉与苍茫。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寓齐昌危秀才斋庭前有古梅索予咏之
此树如老僧,中空而外槁。
积雪裂其肤,离披势潦倒。
生意次第舒,疏花向背好。
酸风欲透肌,皓月若披缟。
幽人形影亲,狼籍弗忍扫。
俯视众卉间,失色生烦恼。
时去浮华尽,一朝难自保。
所以高士姿,识时贵在早。
送李其础公车北上兼上乃翁太史
交道为至义,不向尘俗生。
日月为至精,不履砂石行。
我昔之四方,中道与君迎。
虽则倾盖欢,迟之乃成盟。
君行多澹荡,余遇多嵚峥。
君复怀旷森,余生中如砰。
二者亦粗迹,达士贵有诚。
今君抟九万,余听疾羽声。
成败不着胸,惜不与偕鸣。
勿忘平生志,袖手看危枰。
持此谢吾师,加餐造太平。
东山不荒芜,余方事耘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