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度时无影,风来乍有香。
横得忘忧号,余忧遂不忘。
这首诗描绘了阶前萱草的生长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萱草在绿草中绽放的独特魅力。
首句“绿草正含芳”,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清新与生机,绿草中蕴含着淡淡的香气,为整幅画面铺垫了自然的底色。接着,“び靡映前堂”一句,通过“び靡”这一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萱草随风摇曳的姿态,仿佛轻柔的波浪映照在前堂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带心花欲发,依笼叶已长”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萱草的生命力与成长过程。花蕾似乎即将绽放,而叶片则已逐渐长大,形成了一种既期待又成熟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也隐喻了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云度时无影,风来乍有香”则是对萱草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云层遮蔽时,萱草的身影似乎消失不见,但当微风吹过,其特有的香气便扑鼻而来,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一瞬间的清新与愉悦。
最后,“横得忘忧号,余忧遂不忘”两句,借萱草之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忘忧”的向往与思考。萱草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忘却忧愁,但诗人在欣赏萱草的同时,也意识到忧愁并非完全可忘,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萱草的美与生命力,正是对生活中的忧愁的一种超越与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生、情感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晓听平安报。信荆州、古今形胜,金汤天造。
落日岘山陈迹在,依旧大堤芳草。
叹紫塞、黄尘未扫。
水合水生来又去,赖胡雏、犹畏熊当道。
薇柳戍,甚时了。乞身屡上笺天表。
感恩深、丁宁帝语,许同方召。
自愧黔驴无伎俩,桑土绸缪盍早。
空手袖、剑锋懊恼。
要鲙鲸鲵封京观,愿汉廷用壮臣年老。
毋更取,仲华笑。
几番南极星边,樽前常借南枝寿。
今年好处,冰清汉节,与梅为友。
老桧苍榕,婆娑环拱,影横香瘦。
把草庭生意,蛮烟尽洗,都付与、风霜手。
岭首小春时候。看明宵、桂轮圆又。
此人此地,此花此月,宜诗宜酒。
把绣归来,调羹金鼎,西湖春后。
愿玉奴、岁与素娥不老,共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