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儿家(ér jiā)的意思:指儿童或年轻人家庭中的人。
看客(kàn kè)的意思:指旁观的人,不参与其中的观众或观看者。
恐怖(kǒng bù)的意思:形容非常恐怖,各种可怕的事情无所不有。
贫儿(pín ér)的意思:贫困的孩子。形容家境贫困、生活困苦的孩子。
切莫(qiē mò)的意思:切勿;决不要
事役(shì yì)的意思:指公务繁忙,事务繁重,忙于公务。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喜欢(xǐ huān)的意思:对某事物或某人感到愉快和满意。
心肝(xīn gān)的意思:指心脏和肝脏,比喻最亲近和最重要的人或事物。
役心(yì xīn)的意思: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毫不保留地投入到一项工作或事业中。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六)》。诗中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描绘了一种生动的场景:人们对于捕捉盗贼的情形感到害怕,但同时又带有一种好奇和喜悦。这既反映了社会对待犯罪行为的一种矛盾心理,也可能暗示着当时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人们对于打击犯罪有着浓厚的兴趣。
紧接着,“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诗人提醒人们要警惕,因为有些来访之人可能是隐藏的盗贼,不可不加防范。这两句既强化了前面的主题,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社会安全问题的关注。
下半首“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转向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尽管是一种贫寒的居所,但由于没有贼害和客人的打扰,因此显得格外的安宁,心灵也更加自由。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最后两句“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则是对前面情景的一种总结。在一个没有盗贼需要捕捉的环境中,也就不再有必要观望来访之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摆脱世间喧嚣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既表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王安石在这里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融合,创造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短髯怀古,更文游台上,秋生吟兴。
闻说坡仙来把酒,月底频留清影。
极目平芜,孤城四水,画角西风劲。
曲阑犹在,十分心事谁领。
词卷空落人间,黄楼何处,回首愁深省。
斜照寒鸦知几度,梦想当年名胜。
只有山川,曾窥翰墨,仿佛余风韵。
旧游休问,柳花淮甸春冷。
江头又见新秋。
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柳风双燕语。
问有谁留人,岸花去橹。
星辰快平步。
俯圜扉草色,青青如许。
儿童拥路。
玉溪边、当年杜母。
料从今、指点山川,总是绣衣行处。
回顾。
东堂深窈,楚帖长春,竹尊清午。
红云帝所。
摇佩玉,更容与。
把蓬莱一笑,几番清浅,绿野为花作谱。
向花前、三叠琴心,看苍鹤舞。
看尽公卿,都输与、云山居士。
肯掉了、龙章金印,归来闾里。
云染笔头成五色,山来胸次堆空翠。
更结庐、近在白鸥边,弄烟水。
祗恐怕,明天子。
黄纸唤,先生起。
教依前插脚,孔鸾丛里。
岩壑烟沙真作戏,貂蝉衮绣从兹始。
酌凤凰、池沼九天浆,三千岁。
五柳先生,宦情无几,赋成归去来兮。
吾归何所,任运且随时。
曾向高人问道,清妙处、已悟希夷。
谁能羡,胸中芥子,容易纳须弥。
竹林,新职事,神交狂客,志慕天随。
但能乐天知命,夫复何疑。
多谢故人念我,平安报、不必纲维。
饮君酒,愿君同寿,此外本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