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讲道》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和友讲道》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道无堂奥亦无门”,开篇即点明了道的本质——它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明显的入口。这里的“堂奥”指的是深邃之处,常用来形容学问或道理的精微之处。诗人以“无堂奥”和“无门”来形容道的无形无相,不可捉摸,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接着,“何处入来何处存”进一步阐述了道的无处不在,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它的存在。这句诗暗示了道并非局限于某一处所,而是贯穿于整个宇宙之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无时无刻不在。
“举足求门足便是”则揭示了寻找道的方法。诗人认为,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所谓的门户或路径,因为道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迈出脚步,就能触及到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道比作脚下的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行动,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道的存在。
最后,“眼前沦浑更无痕”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表达了对道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融入自然和社会,道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却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句诗强调了道的无形和深远影响,以及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与道的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的描述和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强调了实践和生活对于领悟道的重要性。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对个人修养有所启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道的普遍性和内在性的核心观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