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定西番·其一》
《定西番·其一》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词  词牌: 定西番   押[支]韵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雨(cán yǔ)的意思:指雨势已经过去,只剩下雨水滴落的残余。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翠眉(cuì méi)的意思:形容眉毛又黑又浓密。

金灯(jīn dēng)的意思:指照亮人心的明灯,比喻智慧或启示。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闲愁(xián chóu)的意思:指无事生愁,形容人闲散无所事事时的烦恼和忧愁。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斜倚(xié yǐ)的意思:指倚靠、依赖或倚靠不稳定。

银屏(yín píng)的意思:指用来投射影像的银幕或屏风。也用来比喻以文艺方式展示的事物。

灼灼(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光亮明晃晃的样子,也用来形容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景象。

翻译
烧尽了金色灯芯的余火,灯火明亮,夜漏声慢长,还未入眠。
斜靠在银色屏风前默默无言,闲愁悄悄爬上黛色的眉毛。
连绵的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如同滴落的相思之情。
注释
挑尽:烧尽,用尽。
金灯红烬:金色灯芯的余火。
人灼灼:灯火明亮的样子,也形容人精神饱满。
漏迟迟:夜漏声慢长,表示时间过得慢。
未眠时:没有入睡的时候。
斜倚:身子倾斜地靠着。
银屏:装饰华丽的屏风。
无语:沉默不语。
闲愁:无端的、闲散的忧愁。
翠眉:这里指女子细长如黛的眉毛,代指女子。
闷杀:极度压抑,使人心情郁闷。
梧桐残雨:秋雨打在即将凋零的梧桐叶上,象征凄凉的情境。
滴相思:雨滴声如同滴落的相思之情,表达思念之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幽雅的夜晚氛围,金灯的光线柔和而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红色,给人以温暖而又略显孤寂的感觉。"挑尽金灯红烬"中的“挑尽”二字,显示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与描绘,使人仿佛能听到那微弱的火光声响。而"人灼灼"则传递出一种悠闲而又不失繁华的生活状态。"漏迟迟"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夜深了,但心中仍有无尽的思绪未能安眠。

在银屏前,诗人呈现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情景,斜倚之姿显得有些消极与无奈。而"闲愁上翠眉"中的“闲愁”二字,则揭示了内心的沉重与忧虑,那些不为人知的烦恼悄然爬上了诗人的眉头。

最后,"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一句,更是将夜晚的寂静与雨声巧妙结合,"闷杀"二字塑造了一种沉郁压抑的情绪,而“滴相思”则无疑地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梧桐树在夜雨中似乎也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每一声细微的雨滴都激起心中的波澜,无法抑制对往昔的思念。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深沉的情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愫,而且也透露出了时代背景下的某些社会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意象与情感色彩的佳作。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濠畔偶成·其一

此中旧是小秦淮,油壁香车处处排。

客自十三行口至,定情先下宝珠钗。

(0)

牂柯江上偶然作·其十七

鲒琦亭下是侬家,雪后沙螺旧所夸。

度岭相逢重道故,南烹此足擅清华。

(0)

病甚偶然口授侍者·其一

春来蕉萃木兰花,槁尽三冬金粟芽。

即此便同官舍鵩,先期早为报长沙。

(0)

天章精舍释奠礼成示诸生·其五

江洲极口排贞复,不以枌榆事党同。

方信石翁真世嫡,肯将葱岭玷宗风。

(0)

病甚有作·其三

昔人欲心如槁木,今我已槁乃愈危。

乍疑方寸已皲裂,安得肤寸春云垂。

(0)

蕺山诸生来讯·其一

皋比未煖匆匆去,惭愧犹萦去后思。

旧学商量无别语,莫将轻俊玷清姿。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