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欧时振还姑苏二首·其一》
《送欧时振还姑苏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燕市南头晓送君谁人高韵行云

北风吹落姑苏月,山寺钟声夜半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高韵(gāo yù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悦耳。

姑苏(gū sū)的意思:指苏州市,也可用来形容美丽的江南水乡。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谁人(shuí rén)的意思:指不知道是谁的人,表示对身份不明的人的疑问。

送君(sòng jūn)的意思:指送别亲友或客人离开。

行云(xíng yú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如,轻松自在,毫不拖延。

燕市(yān shì)的意思:燕市是一个指燕京的市集,比喻繁华热闹的场所或繁忙的市场。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遏行云(è xíng yún)的意思:遏制、阻止行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以及对友人归途的深切关怀与想象。首句“燕市南头晓送君”,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清晨在燕市南头,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次句“谁人高韵遏行云”,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友人的歌声或话语之高妙,能够使飘荡的云彩停止移动,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依依惜别之情。

接着,“北风吹落姑苏月”,通过北风的凛冽,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归途的景象,暗示路途的遥远和艰难。同时,也巧妙地将友人的归乡与姑苏的月亮联系起来,增添了一层诗意。最后,“山寺钟声夜半闻”,则以深夜山寺传来的钟声,象征着友人在归途中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浣溪沙.海棠半谢,日日绕花成咏

水竹三弓得地偏。一株艳发小楼前。

残妆半卸尚嫣然。

连夜更持红烛赏,任教唤作海棠颠。

放翁元是地行仙。

(0)

水龙吟.咏柳,和清真梨花韵

禁烟时节犹寒,渭城可似章台地。

攀条送别,停觞歌恨,游骢引避。

汉苑全荒,隋堤非旧,深宫门闭。

想繁华易歇,风飘露洒,青青眼,都含泪。

转忆边头塞底。绿成阴、几行笳吹。

莺啼不到,花飞欲尽,乡愁暗起。

舞困腰肢,斗将眉妩,那时情意。

叹风流张绪,如今老去,更谁堪比。

(0)

四园竹.为冼玉清题琅玕馆修史图

玲珑翠玉,面面绕庭柯。

偶凭妙迹,閒勘胜流,盘礴摩挲。

莲暗垂,交四壁、香薰锦裹,此中宜对修蛾。夜如何。

灯前细点丹黄,蟠胸自有山河。

正伴寒螀碎砌,如吊兴亡,按节悲歌。情未可。

叹凤德、沾襟泪更多。

(0)

采莲令

绿阴遮薇帐,浑忘曙。烧残蜡、拥衾凄苦。

片魂忽似度重关,历历窥门户。依稀见、珠帘绣幕。

娇容粉黛,数回也肯偷顾。

忆昔轻离棹转,直恁匆匆去。争知得、此时情绪。

万般追悔,听晓夜、刺促寒螀语。

但惊起登楼,一望江流如线,杳杳几行烟树。

(0)

金缕曲·其二读石湖居士诗,三叠罅韵

转棹荷花罅。只萦怀、吉云佳酿,点酥红鲊。

绝域天骄惊汉节,猿臂应知善射。

又曾过、严陵台下。

最好青裙于潜女,恁偏谣、鬼见荒城怕。

我转恨,一冠挂。霏霏唾玉随风洒。

文何如、关山行旅,范宽图画。

入蜀功成身早退,不羡官施行马。

任检校、南村稻打。

杨陆诗篇传万口,料更无、勍敌如公者。

珠在握,可容藉。

(0)

春从天上来.感旧,集梦窗

玉手曾携,带翳柳轻云,醉踏香泥。

断桥南岸,应费新题。素娥宝镜圆时。

酹清杯问水,端正看、琼树三枝。

自消凝、弄琼英数点,独照清漪。

疑收楚峰残雨,但怪得、当年门巷都非。

燕子重来,探花时候,十年轻负心期。

向吴娃深馆,翠禽语、似说相思。放帘垂。

正午长漏迟,熏度红薇。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