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祖 道 篮 舆 亭 宋 /李 处 权 渊 明 佳 致 在 篮 舆 ,子 以 名 亭 德 不 孤 。异 代 颇 能 同 臭 味 ,休 年 犹 得 见 规 模 。挂 檐 明 月 聊 堪 问 ,入 坐 清 风 不 待 呼 。我 欲 典 衣 供 一 斗 ,兴 来 能 赋 百 篇 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篇(bǎi piān)的意思:指大量的文章或作品。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臭味(chòu wèi)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投合,彼此有共同的利益、爱好或喜好。
典衣(diǎn yī)的意思:指代典型的服饰,也比喻身份显赫的人。
规模(guī mó)的意思:规模指事物的大小、程度或范围。
佳致(jiā zhì)的意思:美好的愿望或祝福
篮舆(lán yú)的意思:指篮子和车子,比喻财产丰富,富有。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入坐(rù zuò)的意思:指进入座位,坐下。
异代(yì dài)的意思:指不同的时代或社会背景下的人或事物之间的不同,具有对比的意味。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
篮舆:古代一种竹制轻便车辆。
名亭:用陶渊明的名字命名的亭子。
孤:孤单,这里指美德的独特但被人认可。
异代:不同的时代。
臭味:此处指志趣相投。
规模:风格和气度。
挂檐明月:屋檐下的明亮月光。
聊堪问:足以用来交谈或询问。
典衣:典当衣物。
一斗:一斗酒。
兴来:兴致勃勃的时候。
赋:写作,此处指写诗。
- 翻译
- 陶渊明的雅趣体现在竹篮车中,你用他的名字命名亭子,美德并不孤单。
不同的时代里,人们也能共享相同的趣味,退休之年还能欣赏到你的风格和规模。
屋檐下明亮的月光足以询问,清风入座无需召唤。
我愿意典当衣物换得一斗酒,兴致来时能写出上百篇诗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篮舆亭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渊明佳致在篮舆”即设定了一个宁静、清雅的环境,"子以名亭德不孤"则表明这位隐者虽身处深山,但他的美德与名声并未因此而受遮蔽。
接下来的“异代颇能同臭味”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年代的人能够共享、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信念。"休年犹得见规模"则透露了一种时间流转与永恒的对比,尽管岁月悠长,但自然的壮丽景观依旧可见。
中间两句“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与自然交流的情景。"挂檐明月"形象生动,"聊堪问"表达了一种随意而自然的询问态度;"入坐清风"则是诗人体验到清风拂面,不需召唤即至。
末尾两句“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展示了诗人的生活自足以及创作的热情。"我欲典衣供一斗"可能暗示着一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而"兴来能赋百篇无"则表达了一种灵感如泉涌出的状态,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精神寄托以及个人理想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