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旰食(gàn shí)的意思:指因饥饿而无法进食,或因某种原因而不能进食。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横经(héng jīng)的意思:指横跨经度,横贯东西。
践境(jiàn jìng)的意思:指亲身经历困境或艰难,从而增长智慧和才干。
兰艾(lán ài)的意思:兰艾是指芳香的植物,比喻品德高尚、令人敬爱的人。
临政(lín zhèng)的意思:指临时代理政务,暂时执掌政权。
南亩(nán mǔ)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师臣(shī chén)的意思:师徒关系中,师傅对徒弟的关怀和教导。
颓暮(tuí mù)的意思:颓废而暮年。
益友(yì yǒu)的意思:益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益”指的是有益的、有帮助的,“友”指的是朋友。益友的基本含义是指有益的朋友,即对自己有帮助、有益处的朋友。
拥帚(yōng zhǒu)的意思:拥帚是指一群人争相使用扫帚,形容人多手杂,争先恐后。
榆柳(yú liǔ)的意思:指榆树和柳树,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
终朝(zhōng zhāo)的意思:终日,整天。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任昉所作的《厉吏人讲学诗》,通过描绘暮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官场政务、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描绘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烛光渐暗,仿佛在提醒农夫们抓紧时间收稻谷。这里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短暂,强调时间的紧迫感。
“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则表达了诗人自谦之情,称自己本性淡泊,不喜繁杂之事,随着岁月流逝,心中积累的思绪如同晚秋的榆柳,既丰富又沉重。
“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表明诗人渴望在政务中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在处理政务时能够得到有益的建议和支持,体现了他对官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视。
“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繁忙政务之余,仍能坚持读书学习,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表达了对日常琐事的关注,希望在忙碌中也能保持生活的秩序和清洁。
“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则是诗人对官场中正直与奸邪并存现象的感慨,他虽然欣赏并愿意分辨出真正的贤才(兰)与庸才(艾),但对于如何清除那些有害的恶势力(蒿莠),却感到力不从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政务的深切关注,也展现了其对个人修养、教育以及理想社会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依韵和胡使君书事
都督再临横海镇,集仙遥辍内朝班。
清风又振东南美,好梦多亲咫尺颜。
坐啸楼台凌皓月,行春鼓吹入青山。
太平天子尊耆旧,八十王祥未赐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