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陌上花八首·其四》
《陌上花八首·其四》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罗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船人(chuán rén)的意思:指船上的人,也用来形容在船上工作的人员。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杜秋(dù qiū)的意思:指阻止或制止某种行为或事情的发生。

红泪(hóng lèi)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或痛心到流泪的地步。

荆王(jīng wáng)的意思:指坚强勇猛的将领或军人。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秋红(qiū hóng)的意思:秋天的红色,形容秋季景色美丽壮观。

注释
荆王:楚国的君主。
梦罢:梦醒之后。
春归:春天离去。
陌上:路边。
花:花朵。
暮雨:傍晚的雨。
却:然而。
唤:呼唤。
江船:江上的船只。
人不识:人们不认识他。
杜秋:杜鹃鸟,这里可能代指女子的名字。
红泪:红色的眼泪,形容泪水如血或女子悲伤的情绪。
满罗衣:浸湿了她的罗衣。
翻译
荆王的梦境结束,春天已经离去,
路边的花朵随着傍晚的雨纷纷飘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陌上花八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描绘荆王梦境结束后春天离去,路边的花朵在傍晚的雨中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荆王梦罢已春归",暗示了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变迁,而"陌上花随暮雨飞"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和失落的情绪。

接下来的"却唤江船人不识",通过描写主人公试图唤起船夫的注意,却无人识得他的心情,表达了孤独和被遗忘的无奈。最后以"杜秋红泪满罗衣"作结,借用了杜鹃鸟啼血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悲痛和泪水,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雨中陌上花落的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哀伤,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寄桃源郑徵士·其七犬字

揽衣起闻鸡,寤寐恒展转。

怀亲念已频,觐主颜觉腼。

欲寻旧篱落,听吠山家犬。

(0)

三妇词

大妇能刺绣,中妇解藏钩。

小妇知音乐,纤手弹箜篌。

上客且安坐,风光无日休。

(0)

纪事·其五

大洲江水绿如苔,画角吹寒听莫哀。

白茅冈头黄叶落,鹧鸪洞口鸿雁来。

(0)

寄省掾赵晞颜

不见先生十日馀,临流每欲寄双鱼。

马卿赋好君王识,阮藉身闲礼法疏。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虚。

春兴定应题满帙,病中何得慰踌躇。

(0)

拟杜陵秋兴八首·其七

金陵佳丽帝王州,今古登临送客愁。

玉树云连鳷鹊观,青山日落凤凰丘。

荒城并与烟芜没,故国空馀汉水流。

渺渺江湖频入梦,萧萧天地不胜秋。

(0)

游赤松·其一

枕石听流梦未安,碧云萝薜古祠寒。

夜深鸾鹤群仙过,人在青松月下看。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