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仁(bù rén)的意思:指不道德、不仁慈、不仁义的行为或态度。
高穹(gāo qióng)的意思:形容天空高远,广阔无边。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洚水(jiàng shuǐ)的意思:洚水是指洪水泛滥,形容水势浩大,泛指大水。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伤心(shāng xīn)的意思:心情受到伤害或痛苦。
耆旧(qí jiù)的意思:指年老物旧,形容东西或人的年代久远,破旧不堪。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土色(tǔ sè)的意思:指土地的颜色,也用来形容人的面色或物体的颜色暗淡、黯然无光。
执咎(zhí jiù)的意思:执着于自己的过错,不肯认错或改正。
- 翻译
- 洪水应当作为警告,高远的天空难道不仁慈?
遵循先例行事,追究责任该落在谁身上?
河岸崩塌溪流改道,山体崩溃土壤颜色更新鲜。
满怀悲伤询问老人,又有谁来凭吊这百姓?
- 注释
- 洚水:泛滥的洪水。
儆:警告。
穹:天空。
仁:仁慈。
发陈:遵循旧例。
故事:过去的典故、先例。
执咎:追究责任。
何人:指代哪个人。
岸落:河岸崩塌。
溪容:溪流的样子。
山摧:山体崩溃。
土色:土壤的颜色。
伤心:内心悲痛。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吊:凭吊,哀悼。
斯民:这些百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所作的《大水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洪水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洚水应垂儆",警示人们洪水的来临是对天地警示,意味着严重的自然灾害;"高穹岂不仁",质问苍天是否失去了仁慈,暗示了对上天无常的质疑。"发陈遵故事",意指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执咎定何人",则指向责任归属,暗示灾祸背后可能有人或制度的问题。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描绘了洪水带来的破坏,河岸崩塌,溪流改道,山体受损,土壤颜色也因之更新。最后,诗人以"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收尾,表达了对年长者可能无法解答的深深忧虑,以及无人能真正关心和抚慰受灾百姓的悲痛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