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刺豕声,哀号欲趋死。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硖石寺闻系猪明不能食》,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诗中通过描述夜晚听到猪被捆绑的声音,以及清晨猪肉被用于烹饪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食物来源的深思。
首句“夜闻刺豕声”,描绘了夜晚寂静中突然传来猪被捆绑时的哀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哀号欲趋死”进一步强调了猪在被捆绑时的恐惧与痛苦,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黎明肉入馔,念之难启齿”则将故事推进到清晨,当猪肉被用来烹饪成食物时,诗人内心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矛盾与挣扎。这里的“馔”指的是食物,而“念之难启齿”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食用这些生命体的道德困惑和内心的痛苦。
后两句“口腹我可赊,性命彼所恃”以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在生存需求上的对立与统一。一方面,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可以“赊”取他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动物的生命则是其生存的基础。这种对比引发了对食物链中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右军惋烹鹅,东家嗅供雉”引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出了对特定食物的惋惜和对食物香气的享受。王羲之(右军)曾因烹鹅而感到惋惜,而东家则可能因为雉(野鸡)的美味而感到满足。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在面对食物时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不同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尊严的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关切。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象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人性、伦理和存在的深刻探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宋明堂歌九首·其三歌太祖文皇帝
维天为大。维圣祖是则。辰居万宇。缀旒下国。
内灵八辅。外光四瀛。蒿宫仰盖。日馆希旌。
复殿留景。重檐结风。刮楹接纬。达响承虹。
设业设虚。在王庭。肇禋祀。克配乎灵。我将我享。
维孟之春。以孝以敬。以立我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