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背萱花增一笑,庭前荆树秀三枝。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母亲寿辰的庆祝与感激之情,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孝顺的主题。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首先,“那忍高吟陟岵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母亲寿辰之际,不忍心吟诵表达哀思的《陟岵》诗,而是选择了更加欢快和感恩的氛围来庆祝母亲的生日,体现了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敬意。
接着,“犹炊内侍慰吾慈”,诗人提到为母亲准备了美食,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关怀与孝顺,同时也暗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亲密。
“虽无毛檄荣当日,聊著莱衣趁此时”,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虽然没有古代那种显赫的荣耀,但通过穿着象征孝顺的莱衣,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体现了现代家庭中对传统孝道的传承与实践。
“堂背萱花增一笑,庭前荆树秀三枝”,诗人通过描述家中萱花的盛开和庭前荆树的繁茂,不仅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场景,也寓意着家庭的幸福与繁荣,以及对母亲长寿的祝愿。
最后,“膝间更有诸孙绕,叫得婆婆喜欲痴”,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成员围绕在母亲身边,孙子们欢声笑语的情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欢乐,以及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喜悦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对长辈的孝顺之情,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敬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